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作者: 徐楓
【原文】: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原文作者】:孟浩然
【鑒賞】:
這是一首請求薦舉的詩。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詩人西游長安,托興觀湖,寫了這首詩送給丞相張九齡,表達了自己不甘心“端居”處閑,很想得到重用和援引的心思。
詩的前四句寫望洞庭湖所見。一、二兩句寫湖的氣勢,意思是說:八月里秋水大漲,湖水顯得好充盈,好平滿,漫平了堤岸,包容了天宇,一時間水天相連,混成了一片。“虛”、“太清”,指天空。“涵虛”,指湖水煙波迷茫,很深很廣,好像要把天空都包涵在內了。“混太清”,是說瓦藍瓦藍的湖水和高遠的碧空混然一色。這句總寫洞庭湖那汪洋浩淼、包羅萬象的氣勢,也點明了時間。
三、四兩句意思是說:洞庭湖的近處都被水氣籠罩了,洞庭湖洶涌的波濤撼動著岳陽城。“云夢澤”,總稱湖北省東南部和北部一帶的低洼地區。“岳陽城”,在洞庭湖的東岸。這兩句寫得氣勢壯大而有力,歷來被稱為是描寫洞庭湖的佳句。“氣蒸云夢澤”,是從平面來襯托湖水浩瀚廣大;“波撼岳陽城”句,則是從立體的角度寫湖水的浩大聲勢。連那巍巍聳立的岳陽城,也在洞庭湖水波峰浪涌的沖蕩下被撼動了,湖水澎湃、浪濤拍岸的力度,可以想見了。
詩的下半首轉入抒情。“楫”,船槳。“欲濟無舟楫”,意思是說,自己很想渡過洞庭湖去,只是沒有船兒和船槳,只能徒嘆奈何了。詩人挺巧妙地借眼前景物寫自己的心意,借“無舟楫”來暗暗比喻自己想出來做官,苦于沒有人援引。并由此引出下一句“端居恥圣明”。“端居”,平居閑處。意思是說,生活在這圣明的太平時代,卻不能為國出力,干些大事,整天只能閑散無聊地打發日子,真讓人感到羞恥和慚愧。言下之意是說,自己目前“端居”閑處,并非出于本意,實在是找不到門路罷了。
最后兩句“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再用“坐觀垂釣”做比喻,進一步向張丞相表白希望得到推薦的意愿。這兩句大意是說,看到湖邊有位執著釣桿垂鉤釣魚的人,心中多么羨慕他啊,可是因為自己兩手空空,出不上力,只有在心里空空地嘆息,暗暗地羨慕那被釣上來的魚兒了。這里,“垂釣者”,是暗指當朝執政的人,也就是指張丞相了。意思表達得十分委婉巧妙,不明說想得到引薦,只表達“羨魚”之情。含蓄得體,不失身份。欲求援引而不露痕跡,成了這首詩寫作上又一個特點。
上一篇:《望洞庭》少兒唐詩鑒賞
下一篇:《未展芭蕉》少兒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