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與幽人對酌
作者: 朱蓓蓓
【原文】: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原文作者】:李白
【鑒賞】:
李白愛喝酒,常常是一醉方休。現實總太教人苦悶和憤慨,酒使人忘憂。陶陶然中,那喧囂浮躁的塵世,便隔得很遠很遠。
有時是月下獨酌,有時是美酒共揮,李白本是飄逸狂放之人,喝得痛快了,且也歌來且也舞,更是縱性恣情。人生之快意,莫過于此,所以李白要“但愿長醉不愿醒”了。他一生留下許多飲酒詩,它們往往詞氣飛揚,豪邁率真,正合這位浪漫的詩人的風韻神貌。
這一回,是在山中與幽人對酌。置身在遠離塵囂的大自然,同著隱居的高士相對痛飲,這實在已經是非人間所能有的美事了。在高高的山崗上,花簇蓬勃地盛開,絢爛而璀璨。風帶著芬芳的氣息,向他們輕輕拂來,又把那美酒的醇香,徐徐吹散開去。
這時我們看到李白興高采烈、暢懷縱飲的情景,聽到那“將進酒,杯莫停”的熱情聲音。“一杯一杯復一杯”,幾乎是兒童的語言,只有象李白這樣有一顆赤子之心的大詩人,才能夠用了兒歌的調子,將此境此情的真意,表達得淋漓盡致。這種例子在李白詩中還真不少,譬如那盡人皆知的《靜夜思》。天才的李白,總是讓人驚訝!
“會須一飲三百杯”,惝恍之中,那山那花那人,直如一個美麗的夢境。他要在這個夢里沉沉地睡去,仿佛他從未來到世上,也永遠不會死亡。我醉了,我想睡了,他半睜著迷蒙的眼睛說,我的朋友呵,你且離開去罷。“獨酌無相親”時,這位孤寂的詩人,“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一刻,他又直率地打發朋友先走,讓他獨自深深地沉入醉鄉。原本李白是最喜歡這種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處世態度的,在他需要朋友時,便有朋友來陪伴他;在他希望為自己保留一個完整的天地時,便能夠單獨一人,我們說他實在是一個享樂主義的詩人。但是要知道,在現實生活里,總有許多的禮節羈勒著人,而無法做到隨心所欲、自由自在。只有在一種非常態中,才能擺脫那些個束縛,充分地表露出內心的真情。想那山中的高士,絕非一般的俗人,對于李白的率然天真,自是十分會意的。
《宋書·隱逸傳》說,陶淵明喜歡喝酒,朋友到他家去,有酒就拿出來同喝。如他先醉,便對客人說:“我醉欲眠,卿可去。”李白幾乎用的是陶淵明的原話,正體現出兩位大詩人共同的超凡脫俗的風度。
李白頹然醉臥,對那幽人說,明朝你若有興致的話,請抱著琴再來罷。琴是古代隱士喜愛的樂器。這一句同樣明白如話,自然地表露了詩人對明友的情誼,款款如行云流水。
讀完全詩,我們體味李白所體味的境界,我們也許更加愿意說,那是一個純粹的境界,而李白,是那樣一個純粹的詩人。
上一篇:《山中》少兒唐詩鑒賞
下一篇:《山中留客》少兒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