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
作者: 朱蓓蓓
【原文】: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原文作者】:王維
【鑒賞】:
山中有道溪水,叫荊溪,傍著幽徑,淙淙地流。流過了春天,又流過了秋天,它的聲音,是一日日地清冷起來了。水也變淺了,露出一塊塊的白石來,那在山中游蕩的人見了,只覺著它清淺得可愛。
是山中初寒的時節了。
望那一重重的崗巒,有稀疏的紅葉散落著。只那么幾簇,只那么數片,不象漫山紅遍時那般絢爛得過于喧鬧。有那么幾簇,有那么數片,秋末的景致,便沒有了蕭瑟之氣。山靜靜的,人的心也安靜。那靜謐因了天地間的寒意,而愈加的寥闊和澄明。在這寥闊和澄明里,浮出點點紅葉,自有一種別樣的艷美。要知道,這本是王維喜愛的情調。
白的石,紅的葉,形成色彩上的對比,顯得分外醒目。詩開頭的這兩句,很有緊張度,所以接著有了句“山路元無雨”,它不止是個說明,在我們讀來,詩到這兒,節奏舒緩下來了,這松馳的作用,便是為的突出那最精采的第四句。這也是五言絕句常有的一個特點。
人遠離著塵囂,在山里自在地穿行。淺淺的小溪伴他一路,稀稀的紅葉入他眼簾,真也美得可以。更絕妙的,是山中的雨,那么纖細縹緲,蒙蒙的象一大片云霧,浸潤得空氣也青翠青翠的了。如果說前面“白”是近而切實的,“紅”是遠而稀淡的,那么這“翠”則是流動的,充溢的。仿佛不是雨,竟是這青翠的霧氣,一絲絲細細地染濕了人的衣衫。人為有這樣的體驗而生出莫名的歡喜。一切似有似無,一切若即若離,仿佛隱約而在,卻又不可捉摸。人身臨其境,卻又覺著周遭的景象,實也是恍惚得很。
王維是一個受到佛教禪宗思想深刻影響的詩人,特別喜愛刻畫清寂空靈的山林,從而在有無縹緲之間來認識世界本質的空虛。《山中》描繪了一幅鮮明而不喧囂,沉靜而不枯索的圖景,寫得十分清新單純,還透露出王維對干自然“幻象”的實在的傾心。
上一篇:《少年行(馬上誰家白面郎)》少兒唐詩鑒賞
下一篇:《山中與幽人對酌》少兒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