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行(出身仕漢羽林郎)
作者: 鄧小軍謝萌
【原文】:
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
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原文作者】:王維
【鑒賞】:
盛唐,是我國古代史上最強盛的時期。那時的青年人,都滿懷著為國獻身的激情。王維的這首詩,很出色地寫照了一位這樣的青年人。
詩的前半幅,回顧這位青年的出身與經歷。“出身仕漢羽林郎”,漢,借指唐朝。羽林郎,是禁衛軍的官職。“初隨驃騎戰漁陽”,驃騎(jì),本是指漢代驃騎將軍霍去病,去病反擊匈奴,立下卓著功勛,這里是借指唐朝的名將。漁陽,就是今天的天津薊縣,這里是用來泛指邊塞。這位青年,加入唐軍,當了軍官,還曾經跟隨名將遠征邊塞,初次經歷了戰斗的洗禮呢!青年的這番回顧,已經是充滿著自豪之情。不過,詩的精彩段,還在后半幅。上面兩句,只是鋪墊。
詩的后半幅,揭示出這位青年的心靈世界。“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孰知,就是誰知。邊庭,就是邊塞、邊防。聞,是傳誦的意思。誰知道我如今不能再到邊塞的痛苦呢?如果重返邊塞,縱然戰死,也是千古流芳呵!“俠骨香”三字,出色地表達了為國獻身的光榮感,富于激情和詩意。這俠氣,可不是為朋友打抱不平的義氣,而是為祖國勇于犧牲的志氣。用俠字表達這志氣,更富于奇情壯彩。用香字表達千古流芳,也更富于詩意的美。
王維的這首詩,生動出色地寫照了盛唐青年的精神風采,也就寫照了盛唐時代精神。這種精神,不僅是固有的傳統愛國精神,而且極富激情與詩意。這正是盛唐的顯著特征。“詩言志”,從盛唐邊塞詩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盛唐的空前強盛,原來是與盛唐人尤其青年人的精神志氣分不開的。
上一篇:《小長干曲(月暗送湖風)》少兒唐詩鑒賞
下一篇:《少年行(弓背霞明劍照霜)》少兒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