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行(弓背霞明劍照霜)
作者: 王國娟
【原文】:
令狐楚
弓背霞明劍照霜,秋風走馬出咸陽。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擬回頭望故鄉。
【原文作者】:令狐楚
【鑒賞】:
令狐楚年青時曾經隨著軍隊出去打仗,因此,經常寫一些有關邊塞軍旅生活的詩。這首《少年行》就抒寫了他自己青年時代平定吐番、報效國家的豪情壯志。
首句說:佩帶在身上的弓劍在霞光和風霜中閃閃發光。句中的“背”和“照”都是動詞。
第二句的意思是:迎著蕭瑟的秋風,騎著戰馬離開了長安。(句中以“咸陽”代替“長安”)點明了季節和地點。“走馬”,即“跑馬”,表現了出征者義無反顧的姿態。
第一、二句通過對身背弓、腰佩劍,以及“秋風走馬”等裝束、動作的描寫,刻畫出了一個威武雄壯的青年將士的形象。
后二句用了“未收”、“不擬”兩個跌宕的詞語,既交待了行軍出發的目的——收復河湟地,又表現了青年將士忠心報國、不收失地不回鄉的決心。句中“天子”,即皇帝,是封建社會里國家的象征。“河湟”,指黃河、湟水,即今河西、隴右地區。唐朝安史之亂以后,國勢衰弱,吐蕃頻頻進犯,邊境地區經常發生戰爭。當時“河湟”已經失守,京都長安不斷受到嚴重威脅。全詩就是以這一歷史事實為背景,表現了年青將士為保衛國土而躍馬揚鞭的颯爽英姿和豪邁氣概。
這首詩音節比較響亮,朗朗上口。詩中一、二、四句的末尾一字“霜、陽、鄉”,在語音朗讀中屬“昂上調”,即語音的最高點在末尾,以前后字音為序,音調逐漸上升。詩句通俗易懂,寫的又是“少年”的形象,因此,深為少年朋友所喜愛。
上一篇:《少年行(出身仕漢羽林郎)》少兒唐詩鑒賞
下一篇:《少年行(新豐美酒斗十千)》少兒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