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名言篇·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鑒賞
〔九變〕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鑒賞】這是孫子論述的必須在平時加強戰備的名言。施子美注:“多詐難信者,敵人之情;有備無患者,用兵之術。彼雖不來,吾不以其不來而不為之待。彼雖不攻,吾不以其不攻而不為之防,惟吾有備可恃,則無患矣。”陳啟天注:“當戰斗時,吾有以待,吾有所不可攻,是敵無利可趨也,何患其來攻乎?如其貿然來攻,吾亦能以實力害之矣。《形》篇所謂‘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與此言義雖相通,然此著重戰斗時之實際措置而言,《形》篇則著重未戰前之國防準備而言。”以上注釋,從不同角度對孫子這句名言作了詮解。這句名言的中心意思就是教導軍事指揮者,不要存僥幸心理,寄希望于敵人不來進攻,而要依恃我有的軍隊和武器以及防御工事等來對付敵人,特別要依恃我有“不可攻”之地,若敵人前來將被全部殲滅。
在現實世界中,很少有人按照孫子的名言那樣去做,因此而吃了大虧的實例很多。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蘇聯與德國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于是蘇聯“恃其不來”,“恃其不攻”,沒有作“有以待”、“有所不可攻”的準備。當德國撕毀條約、突然入侵時,蘇聯在衛國戰爭初期遭受了重大損失。這就是因為沒有牢記孫子的名言:“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而嘗到了苦果。
20世紀90年代初期,伊拉克出動大軍一舉占領了科威特。這也是因為科威特思想麻痹、沒有戰備所造成的。實際上,伊科兩國圍繞領土問題早有爭端,而且美國的偵察衛星在發現伊軍大規模集結調動后,也向科威特發了通告。但這并沒有引起科威特當局的重視,他們把希望寄托在通過談判來解決爭端上。科威特“恃其不來”、“恃其不攻”,不作“有以待”、“有所不可攻”的準備,因此當伊拉克大軍來襲時幾乎沒有遭遇到什么抵抗。可見,牢記孫子的上述名言是何等重要!
上一篇:孫子兵法·名言篇·智者之慮,必雜于利害
下一篇:孫子兵法·名言篇·辭卑而益備者,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