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是什么意思|譯文|出處
《孫子》出自:《孫子》名言名句
《孫子》譯文如下:
《孫子》共計十三篇,孫武所著。為“武學七書”之一。“七書”指《孫子》、《吳子》、《尉繚子》、《六韜》、《黃石公三略》、《司馬法》、《李衛公問對》七種兵書。“七書”以“黃石公三略”最早,傳說是秦末,黃石公授予張良的策略。但從文體及思想各方面看,《六韜》、《三略》、可能比傳說的時代還遲些。《孫子》、《吳子》兩書可涵蓋它們的內容,所以現在兵書以《孫子》、《吳子》最為珍貴。
孫子為春秋時齊人,著兵法十三篇獻于吳王闔閭,用為將領,使吳國稱霸諸侯。可惜闔閭之子夫差不肖,終為越王勾踐所滅亡。
“武”字由“止戈”構形,即平息戰亂,謀取和平的意思。《孫子》雖屬兵法,但并非純粹討論戰爭策略的運用,對于天理人事的探討,也很精微。可視為處世的環寶。
上一篇:第一頁
下一篇:《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是什么意思|譯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