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問:慎獨如何解①?曰:先要認住“獨”字,“獨”字就是“意”字。稠人廣坐、千軍萬馬中,都有個“獨”,只這意念發(fā)出來是大中至正底,這不勞“慎”,就將這“獨”字做去,便是天德王道②。這意念發(fā)出來,九分九厘是,只有一厘茍且為人之意,便要點檢克治③,這便是慎獨了。
【譯文】有人問,“慎獨”如何解釋?我回答說:先要認清這個“獨”字,獨是從意念上說的。稠人廣眾,千軍萬馬當中,都有個“獨”,只要意念發(fā)出來是恰如其分的、合于正道的,不必用“慎”,只在這“獨”上去做,就符合天德王道。如果這意念發(fā)出來,九分九厘是恰如其分、合于正道的,只有一厘是得過且過做人的想法,就要檢點克制,這就是“慎獨”了。
注釋
【注釋】①慎獨:《大學(xué)·誠意章》:“此謂誠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中庸》第一章:“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朱熹注:“獨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獨知之地也。”又說:“這獨也,又不是恁地獨時,如與眾人對坐,自心中發(fā)一念,或正或不正,此亦是獨處。”(《朱子語類》卷六十二《中庸》第一章) ②天德王道:天德,出于《易·乾·文言》。王道,出于《尚書·洪范》。前者指道德的最高境界,后者指儒家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四書集注》引程顥語:“自漢以來,儒者皆不識此義,此見圣人之心,純亦不已也。純亦不已,乃天德也。有天德便可語王道,其要只在慎獨。”(見《論語集注·子罕篇》,又見《二程集》第141頁) ③點檢:反省檢查。
上一篇:或問:不怨不尤了,恐于事天處人上更要留心不?曰:這天人兩項,千頭萬緒,如何照管得來?有個簡便之法,只在自家身上做,一念一言一事都點檢得,沒我分毫不是,那禍福毀譽都不須理會。我無求禍之道而禍來,自有天耽錯;我無致毀之道而毀來,自有人耽錯,與我全不干涉。若福與譽是我應(yīng)得底,我不加喜;是我悻得底,我且惶懼愧赧。況天也有力量不能底,人也有知識不到底,也要體悉他。卻有一件緊要,生怕我不能格天動物。這個稍有欠
下一篇:用三十年心力,除一個“偽”字不得。或曰:君盡尚實矣。余曰:所謂偽者,豈必在言行間哉?實心為民,雜一念德我之心便是偽;實心為善,雜一念求知之心便是偽;道理上該做十分,只爭一毫未滿足便是偽;汲汲于向義,才有二三心便是偽;白晝所為皆善,而夢寐有非僻之干便是偽;心中有九分,外面做得恰象十分便是偽。此獨覺之偽也,余皆不能去,恐漸潰防閑,延惡于言行間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