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道者,天下古今共公之理,人人都有分底。道不自私,圣人不私道,而儒者每私之,曰“圣人之道”;言必循經,事必稽古,曰“衛道”。嗟夫!此千古之大防也,誰敢決之?然道無津涯,非圣人之言所能限;事有時勢,非圣人之制所能盡。后世茍有明者出,發圣人所未發而默契圣人欲言之心,為圣人所未為而吻合圣人必為之事,此固圣人之深幸而拘儒之所大駭也。嗚呼!此可與通者道,漢唐以來鮮若人矣①。
【譯文】道者,是天下古今共公之理,是人人都有份的。道不自私,圣人也不把道作為私有,而儒者每每把它變為私有,稱作“圣人之道”;說話必引經據典,引事必征引古代,稱此為“衛道”。唉!這是從古至今的堤防啊,誰敢沖決呢?然而道無邊無涯,不是圣人之言可以限制的;事情有時勢的變化,不是圣人制定的制度可以包括得了的。后世如果能出現一個明了這些道理的人,發圣人所未發,而和圣人想要說的相契合;為圣人所未為,而和圣人想做的事情相吻合,這固然是圣人的大幸,但也會使迂闊褊狹的儒生大吃一驚。啊!這個道理,可以和學識淵博、通達事理的人說,漢、唐以來,這樣的人太少了。
注釋
【注釋】①鮮若人矣:少這樣的人了。
上一篇:堯、舜、周、孔之道只是傍人情、依物理,拈出個天然自有之中行將去,不驚人,不苦人,所以難及。后來人勝他不得,卻尋出甚高難行之事,玄冥隱僻之言,怪異新奇偏曲幻妄以求勝,不知圣人妙處只是個庸常。看《六經》、《四書》語言何等平易,不害其為圣人之筆,亦未嘗有不明不備之道。嗟夫!賢智者過之,佛、老、楊、墨、莊、列、申、韓是已。彼其意見,才是圣人中萬分之一,而漫衍閎肆以至偏重而賊道,后學無識,遂至棄菽粟而餐玉屑
下一篇:《易》道,渾身都是,滿眼都是,盈六合都是。三百八十四爻,圣人特拈起三百八十四事來做題目,使千圣作《易》,人人另有三百八十四說,都外不了那陰陽道理。后之學者求易于《易》,穿鑿附會以求通,不知《易》是個活底,學者看做死底;《易》是個無方體底,學者看做有定象底。故論簡要,《乾》、《坤》二卦已多了;論窮盡,雖萬卷書說不盡。《易》底道理,何止三百八十四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