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第一要愛百姓,朝廷以赤子相付托,而士民以父母相稱謂,試看父母之于赤子是甚情懷,便知長民底道理①。就是愚頑梗化之人②,也須耐心,漸漸馴服。王者必世而后仁③,揣我自己德教有俄頃過化手段否④,奈何以積習慣惡之人而遽使之貼然我順⑤,一教不從而遽赫然武怒耶⑥?此居官第一戒也。有一種不可馴化之民,有一種不教而殺之罪,此特萬分之一耳,不可以立治體。
【譯文】第一要愛護百姓,朝廷把民眾看做赤子付托給你,民眾把你稱作父母,請看父母對待子女是什么樣的情懷,便會知道為民長官的道理。就是對待頑固不化的人,也須耐心,漸漸使他服從。實行王道的君主,一定需要三十年才能使仁政大行,因此要考慮一下我自己的德教有沒有頃刻就使錯誤改正的手段,怎么能使作惡成性的人馬上就馴服呢?怎能教育一次不能使他順從就赫然大怒呢?這是居官者第一要警戒的事。有一種不能教育好的人,有一種不必教育就可殺頭的罪行,但這樣的情況只有萬分之一,不能以此來決定治國的大政方針。
注釋
【注釋】①長民:為民之長,指管理民眾。 ②梗化:強硬難化。 ③王者必世而后仁:《論語·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朱熹注:“三十年為一世,仁,謂教化浹也。” ④俄頃:一會兒,頃刻。 ⑤貼然:順從貌。 ⑥赫然武怒:赫然,怒貌。武怒,急怒。
上一篇:不見可欲時,人人都是君子;一見可欲,不是滑了腳跟,便是擺動念頭。老子曰:“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此是閉目塞耳之學。一入耳目來,便了不得。今欲與諸君在可欲上做工夫,淫聲美色滿前,但如鑒照物,見在妍媸,不侵鏡光;過去妍媸,不留鏡里,何嫌于坐懷?何事于閉門?推之可怖可驚、可怒可惑、可憂可恨之事,無不皆然,到此才是工夫,才見手段。把持則為賢者,兩忘則為圣人。予嘗有詩云:“百尺竿頭著腳,千層浪里翻身。個中如
下一篇:任人不任法,此惟堯、舜在上,五臣在下可矣。非是而任人,未有不亂者。二帝三王非不知通變宜民、達權宜事之為善也,以為吾常御天下,則吾身即法也,何以法為?惟夫后世庸君具臣之不能興道致治,暴君邪臣之敢于恣惡肆奸也,故大綱細目備載具陳,以防檢之,以詔示之。固知夫今日之畫一必有不便于后世之推行也,以為圣子神孫自能師其意而善用于不窮,且尤足以濟吾法之所未及。庸君具臣相與守之而不敢變,亦不失為半得。暴君邪臣即欲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