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有二三道義之友,數日別,便相思。以為世俗之念,一別便生;親厚之情,一別便疏。余曰:君此語甚有趣,向與淫朋狎友滋味迥然不同,但真味未深耳。孔、孟、顏、思,我輩平生何嘗一接,只今誦讀體認間,如朝夕同堂對語,如家人父子相依,何者?心交神契,千載一時,萬里一身也。久之,彼我且無,孰離孰合、孰親孰疏哉?若相與而善念生,相違而欲心長,即旦暮一生,濟得甚事?
【譯文】有幾個道義之交的朋友,分別了幾天,便相互思念。他們認為,世俗的念頭,一分別便會產生;親厚的情義,一分別便會疏遠。我說:你們的話很有趣味,與那些淫朋狎友的滋味迥然不同,但真味還不深。孔子、孟子、顏子、子思,我們平生沒有和他們接觸,現在誦讀和體會他們的著作時,就如同朝夕相處、同堂對語一般,如同家人父子相互依靠。為什么呢?這是因為心交神合,相距千載而如同生活在一個時代,相距萬里而如同一個人一樣。時間久了,沒有了彼此之分,哪還有誰離誰合、誰親誰疏之分呢?如果在一起則善念生,一分開則欲心長,這樣即使一生都在一起,又有什么用呢?
上一篇:古之圣王不盡人之情,故下之忠愛嘗有余。后世不然,平日君臣相與僅足以存體面而無可感之恩,甚或拂其心而懷待逞之志,至其趨大事、犯大難,皆出于分之不得已。以不得已之心供所不欲之役,雖臨時固結猶恐不親,而上之誅求責望又復太過,故其空名積勢不足以鎮服人心而庇其身國。嗚呼!民無自然之感而徒迫于不得不然之勢,君無油然之愛而徒劫之不敢不然之威,殆哉!
下一篇:有國家者要知真正祥瑞,真正祥瑞者,致祥瑞之根本也。民安物阜,四海清寧,和氣熏蒸而祥瑞生焉,此至治之符也。至治已成,而應征乃見者也。即無祥瑞,何害其為至治哉!若世亂而祥瑞生焉,則祥瑞乃災異耳。是故災祥無定名,治亂有定象。庭生桑榖未必為妖,殿生玉芝未必為瑞。是故圣君不懼災異,不喜祥瑞,盡吾自修之道而已。不然,豈后世祥瑞之主出二帝三王上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