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閉戶于鄉(xiāng)鄰之斗,雖有解紛之智,息爭之力,不為也,雖忍而不得謂之楊朱①。忘家于懷襄之時②,雖有室家之憂,骨肉之難,不顧也,雖勞而不得謂之墨翟③。
【譯文】鄉(xiāng)鄰發(fā)生爭斗,自己閉戶不出,雖然有解決糾紛的智慧,有停止爭斗的力量,但也不管不問。雖然有點兒狠心,也不能稱作不愿拔一毛以利天下的楊朱。為了解救洪水的災(zāi)難,雖然家庭有了憂患,骨肉至親發(fā)生危難,也不管不顧。這樣的人即使再勞苦,也不能稱作墨翟。
注釋
【注釋】①楊朱:戰(zhàn)國時魏人,字子居。后于墨翟,先于孟子,其說重在愛己,不以物累,不拔一毛以利天下。《孟子·盡心上》:“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②懷襄:洪水浸陵環(huán)繞。《尚書·堯典》:“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傳》:“懷,包;襄,上也。”即淹沒山陵之意。 ③雖勞而不得謂之墨翟:墨翟,墨子名。墨子講勤儉、兼愛。《孟子·盡心上》云:“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但《滕文公下》又云:“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朱熹注:“楊朱但知愛身,而不復(fù)知有致身之義,故無君。墨子愛無差等,而視其至親無異眾人,故無父。無父無君,故人道滅絕,是亦禽獸而已。”呂坤認為“忘家于懷襄之時”與墨子的兼愛不同。
上一篇:圣人懸虛明以待天下之感,不先意以感天下之事。其感也,以我胸中道理順應(yīng)之;其無感也,此心空空洞洞,寂然曠然。譬之鑒,光明在此,物來則照之,物去則光明自在。彼事未來而意必,是持鑒覓物也。嘗謂鏡是物之圣人,鏡日照萬物而常明,無心而不勞故也。圣人日應(yīng)萬事而不累,有心而不役故也。夫惟為物役而后累心,而后應(yīng)有偏著。
下一篇:在邪人前發(fā)正論,不問有心無心,此是不磨之恨。見貪者談廉道,已不堪聞;又說某官如何廉,益難堪;又說某官貪,愈益難堪;況又勸汝當廉,況又責汝如何貪,彼何以當之?或曰:當如何?曰:位在,則進退在我,行法可也。位不在,而情意相關(guān),密諷可也。若與我無干涉,則鉗口而已。禮入門而問諱,此亦當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