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其惡惡不嚴者,必有惡于己者也;其好善不亟者①,必無善于己者也。仁人之好善也,不啻口出,其惡惡也,迸諸四夷,不與同中國。孟子曰:“無羞惡之心,非人也②。”則惡惡亦君子所不免者。但恐為己私作惡,在他人非可惡耳。若民之所惡而不惡,謂為民之父母,可乎?
【譯文】對惡不深惡痛絕的人,自己本身必有惡行;喜好善不強烈的人,必然自己有不善的行為。仁人的好善,不只是口頭說說而已;仁人的惡惡,恨不得把惡丟棄到四夷之地去,不讓惡和自己共同留存在中國。孟子說:“無羞惡之心,就不是人。”厭惡惡也是君子所不能免的。但恐怕為了自己的私利而厭惡惡,而在他人看來卻不是惡。如果對民眾所厭惡的你不厭惡,還說是民之父母,怎么可以呢?
注釋
【注釋】①亟:盡。 ②“無羞惡之心”二句:語出《孟子·公孫丑上》:“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
上一篇:果是瑚璉,人不忍以盛腐殠;果是荼蓼,人不肯以薦宗祊。履也,人不肯以加諸首;冠也,人不忍以藉其足。物猶然,而況于人乎?榮辱在所自樹,無以致之,何由及之?此自修者所當知也。
下一篇:人不自愛,則無所不為;過于自愛,則一無可為。自愛者先占名,實利于天下國家而跡不足以白其心則不為。自愛者先占利,有利于天下國家而有損于富貴利達則不為。上之者,即不為富貴利達,而有累于身家妻子則不為。天下事待其名利兩全而后為之,則所為者無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