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氣有為而無知,神有知而無為,精者無知無為,而有知有為之母也。精,天一也,屬水①,水生氣;氣,純陽也,屬火,火生神;神,太虛也,屬無,而麗于有②。精盛則氣盛,精衰則氣衰,故甑涸而不蒸。氣存則神存,氣亡則神亡,故燭盡而火滅。
【譯文】氣有作為而無知覺,神有知覺而無作為,精無知覺無作為,但它是有知有為之本。精為天一,屬水,水生氣;氣為純陽,屬火,火生神;神為太虛,屬無,而附麗于有。精盛則氣盛,精衰則氣衰,因此蒸鍋中的水干了就不會冒出蒸氣。氣存則神存,氣亡則神亡,因此蠟燭燒盡了火就熄滅。
注釋
【注釋】①天一也,屬水:《周易·系辭上》:“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韓康伯注:“天地之數各五,五數相配以合成金木水火土。”孔穎達疏:“若天一與地六相得合為水,地二與天七相得合為火。” ②麗:附。
上一篇:士君子之相與也,必求協諸禮義,將世俗計較一切脫盡。今世號為知禮者全不理會圣賢本意,只是節文習熟,事體諳練,燦然可觀,人便稱之,自家欣然自得,泰然責人。嗟夫!自繁文彌尚而先王之道湮沒,天下之苦相責,群相逐者,皆末世之靡文也。求之于道,十九不合,此之謂習尚。習尚壞人,如飲狂泉。
下一篇:萬物得天地之氣以生,有宜溫者,有宜微溫者,有宜太溫者,有宜溫而風者,有宜溫而濕者,有宜溫而燥者,有宜溫而時風時濕者。何氣所生則宜何氣,得之則長養,失之則傷病。氣有一毫之爽,萬物陰受一毫之病,其宜涼宜寒宜暑無不皆然,飛潛、動植、蠛蠓之物無不皆然。故天地位則萬物育,王道平則萬民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