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劉向《新序·雜事第四》記載:從前齊桓公到郊野去,看到已經(jīng)滅亡了的郭氏的廢城。他問農(nóng)民說:這是誰的廢墟?那農(nóng)民說:是郭氏的廢墟。又問:郭氏的封邑為什么成了廢墟?回答說:“善善而惡惡。”又問:善善而惡惡是好事,為什么會亡了,成了廢墟呢?那農(nóng)民說:“善善而不能用,惡惡而不能去,是以為廢墟也。”
本段寫郭氏之君表面上也知道誰是好人,誰是壞人。但不能正確地使用,所以亡了。善善:前一“善”為動詞,喜歡;后一“善”為名詞,好人。惡惡:前一“惡”為動詞,討厭,讀wù;后一“惡”為名詞,壞人,讀è。本條兩句:喜歡好人但不能任用,討厭壞人但不能摒退。指想的做的不一,用人不當(dāng)。
成語:善善惡惡。
上一篇:《善則稱人,過則稱己,則民不爭.》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下一篇:《善喻者以一言明數(shù)事.》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