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勸學》:“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這一段是說,物經過加工,可以合用,人經過學習,可以提高。繩:木匠用的墨繩,用以取直的工具。金:這里指帶刃的刀、斧一類的東西。就礪:在磨石上磨。參省:cān xǐng,對照檢查。知:同“智”。本條意思是:木頭打上繩墨,經過加工可以取直。刀斧在磨刀石上磨就可以變得鋒利。用這兩句作比,說明同樣道理“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的道理。
反義語: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參看該條。
《荀子·勸學》:“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這一段是說,物經過加工,可以合用,人經過學習,可以提高。繩:木匠用的墨繩,用以取直的工具。金:這里指帶刃的刀、斧一類的東西。就礪:在磨石上磨。參省:cān xǐng,對照檢查。知:同“智”。本條意思是:木頭打上繩墨,經過加工可以取直。刀斧在磨刀石上磨就可以變得鋒利。用這兩句作比,說明同樣道理“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的道理。
反義語: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參看該條。
上一篇:《木之折也,必道蠹;墻之壞也,必道隙.》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下一篇:《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