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盡其流》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人人能夠充分發(fā)揮才能,土地能夠充分發(fā)揮優(yōu)勢,物品能夠充分發(fā)揮作用,財貨能夠充分敞開流通。孫中山《上李鴻章書》:“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盡其流——此四事者,富強之大經(jīng),治國之大本也。”
【例】1894年,他又上書時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鴻章,提出“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盡其流”的主張。他認為只要向西方學習,參行新法,適時改革,“其時不過二十年,必能駕歐洲而上之。”(羅素英《孫中山的愛國情懷》)
上一篇:《人聚則財散,財聚則人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下一篇:《人譽我謙,又增一美;自夸自敗,還增一毀》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