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聞長者言,掩耳每不喜。》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名句】昔聞長者言,掩耳每不喜。
【出處】晉·陶淵明《雜詩十二首》
【譯注】過去聽到老人追憶往事,總是掩上耳朵不高興聽。長者:一作“長老”。言:談論舊事的話。
【用法例釋】用以形容不愿聽老人憶舊或不愿聽老人的話。[例]陶淵明詩云:“昔聞長者言,掩耳每不喜。”我也犯這個毛病;我曾經(jīng)全部接受了母親的慈愛,但不會全部接受她的訓誨。(豐子愷《我的母親》)
《昔聞長者言,掩耳每不喜。》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名句】昔聞長者言,掩耳每不喜。
【出處】晉·陶淵明《雜詩十二首》
【譯注】過去聽到老人追憶往事,總是掩上耳朵不高興聽。長者:一作“長老”。言:談論舊事的話。
【用法例釋】用以形容不愿聽老人憶舊或不愿聽老人的話。[例]陶淵明詩云:“昔聞長者言,掩耳每不喜。”我也犯這個毛病;我曾經(jīng)全部接受了母親的慈愛,但不會全部接受她的訓誨。(豐子愷《我的母親》)
上一篇:《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下一篇:《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