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出自哪里,《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什么意思,《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原文出處,《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賞析。
【出處】 宋·蘇軾《食荔枝》
【鑒賞】 蘇軾愛吃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常作嶺南人” 這是他吟詠荔枝的名句,說他每天大吃荔枝三百顆,那種鮮美、可口的味道,使他很想長久做個嶺南人。荔枝屬亞熱帶以南的植物,中國僅產于嶺南一帶; 臺灣南部也產荔枝,但在大陸北部則非常少見。后人引用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這兩句詩,來表示荔枝的鮮美好吃; 也可說明嶺南盛產荔枝。
【原詩】 羅浮山下四時春,廬橋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上一篇:《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什么意思|全詩|出處|賞析
下一篇:《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里朱顏瘦》什么意思|全詩|出處|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