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內(nèi)篇雜下》記載:齊景公聽說晏子家窮,給了他一個有千戶的縣。晏子不要,并說他不窮。齊景公說,當年桓公以五百書社封管仲,管仲接受了。你為何推辭呢?晏子說:“嬰聞之:圣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嬰之得耶?”
嬰:晏子的名,這里是自稱。本段是說,管仲是圣人,不過他接受贈封一事可能是錯的,晏嬰自認為是愚人,不過他不接受封邑一事可能是對的。本條兩句:圣人考慮的問題多了,也會有錯誤的時候;愚人考慮的問題多了,也會有正確的時候。有時用作謙語。
同義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狂夫之言,圣人擇焉”條。
上一篇:《圣人伏匿,天下之不祥也.》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下一篇:《圣人惡似是而非之人,國家忌似是而非之論.》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