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語出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詩中句曰:“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李邕求識面,王翰愿卜鄰。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破:盡,遍,透。這兩句詩的意思是:我讀書極多,不下萬卷,因而下筆寫作,左右逢源,才思風發,如有神助。詩人這里是向前輩自述才學,大有躊躇滿志之慨,但絕非狂妄之語。它道出了讀書與創作的關系,讀書如采花,創作如釀蜜,確是經驗之談。后人常引用這兩句詩來說明讀與寫的關系,或只引后一句來說明才思敏捷,寫作神速。
例如
①至于有人說,初學寫作的青年不應該讀那么多的書,那是不對的。唐代大詩人杜甫有句名言,叫作“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是一句真理。不讀書的人是屬于不學無術,而不學無術的人能寫作,世界上恐怕還沒有。(摘自李惠文《寫作主要靠生活》)
②語文學習與寫作實踐的關系如何?怎樣提高寫作的能力?有人說,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是不是說書讀得多了,自然能寫出好文章來?怎么有的大學生也寫不好一篇短文?(摘自劉葉秋《漫談讀和寫》)
③杜甫有詩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在文字資料極度貧瘠的家具研究領域,一件明代家具便是一篇絕妙文章。(摘自陳四益《王世襄素描》)
④“知識就是力量”,“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古今賢哲對讀書的重要性都有精辟的論述。“知識改變命運”也讓許多成功人士有切身的體會。(摘自陸正之《祈愿書香飄萬家》)
⑤杜甫說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和練筆兩者有機統一,才能達到“神”的境界。只讀書不練筆,是囫圇吞棗,泛泛而讀,結果只能是收效甚微;只練筆不讀書,是無水之源,最終只能落個山窮水盡的地步。(摘自王蘊芬《小小練筆,大有作為》)
上一篇:于謙《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詩句大意解讀
下一篇:詩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句大意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