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語出唐·王昌齡《閨怨》。詩曰:“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陌頭:路邊。覓(mì)封侯:指從軍求取功名。這兩句詩“不說別而別情自見,不言愁而愁思倍增。”(喻守真語)意思是:忽然看見路邊的楊柳樹,春來發(fā)出青青的顏色,不覺惹動離情別緒,懊悔當(dāng)初讓丈夫去從軍求取功名了。后人常引用這兩句詩來表述離愁別恨。
例如
①當(dāng)然,以上所舉都是些極端的例子,但即使是合理的追求,也需要犧牲人自身或自身范圍的一些東西的。“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其中不也有多少不足和哀愁嗎?(摘自楊濟東《酒中誰解不平鳴——讀元好問〈鷓鴣天〉》)
②此刻梵梵刻骨銘心地思念起曉易來了,真有“悔教夫婿覓封侯”的懊喪!倘若曉易在身邊,扶著她,偎著她,梵梵的痛苦就能減少一半了,丈夫是妻子的精神支柱?。。ㄕ酝跣→棥兑宦凤L(fēng)塵》)
③怪不得閨中少婦偶爾抬頭,“忽見陌頭楊柳色”,就會從內(nèi)心深處“悔教夫婿覓封侯”;也怪不得李益隨軍到荒涼的戈壁,只在滹沱河邊望見一抹柳色,即會意識到春已到來,而吟出了“漠南春色到滹沱,碧柳青青塞馬多”的佳句;還有那位王之渙先生,出關(guān)見不到楊柳,只不過從笛聲中聽到“折楊柳”的曲子,便發(fā)出來“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的感慨和嘆息。(摘自金伯弢《漏泄春光有柳條》)
④在《春夜雨霏霏》中,莫言一反“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的怨婦傷春古典傳統(tǒng),而是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浪漫而抒情的清新柔美筆調(diào),細膩地寫出了一個有著“臉是曬不黑的玉蘭花瓣”般美麗的村居軍屬少婦“我”在結(jié)婚2周年紀(jì)念日的春雨霏霏之夜對婚后20天就離家守島而至今未歸的丈夫的綿綿思念。(摘自丁玉柱《春夜雨霏霏》)
⑤你也許什么都沒有看見過,可你讀過那首詩:“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在你的想象里那昔日的翠樓就是眼下的危樓了。(摘自陸文夫《生命的留痕》)
上一篇:陶潛《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詩句鑒賞
下一篇:岑參《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詩句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