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語出唐·杜甫《春望》。詩曰:“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國家殘破,山河雖依然如故,而江山已經(jīng)易主,長安城春天來臨,只有草木叢生,而人煙稀少了。此詩是至德二年(757年)三月杜甫身陷賊中時所作,寫的是憂國傷春,國破家亡后的內(nèi)心痛苦。司馬光說:“古人為詩,貴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近世詩人,唯子美最得詩人之體,如‘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山河在,明無余物矣;草木深,明無人矣;花鳥,平時可娛之物,見之而泣,聞之而悲,則時可知矣。”(《溫公續(xù)詩話》)“在”字則興廢可悲;“深”字則薈蔚滿目,點一字而神理俱出。(見吳見思《杜詩論文》)后人常引用這兩句詩來表達(dá)國破家亡的痛苦。
例如
①那時候,我在這小樓上,常常看到大海怒濤滾滾,濁浪排空,在北風(fēng)呼嘯的天氣里,衣服襤褸的窮人流浪在街頭,侵略軍的水兵酗酒行兇,國民黨的警車橫沖直撞……就在這“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時刻,我動手創(chuàng)作了《山雨》……(摘自郭同文《像觀海山一樣蒼翠——憶老作家王統(tǒng)照先生》)
②回來后便匆匆趕到他小時候經(jīng)常流連的城頭,他曾幾個小時地在這里讀杜工部的詩,如今變得滿目凄涼,不忍卒讀,真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他很呆了一陣才離開,只覺得如果再回頭看一眼他就要哭了。(摘自羅灝白《詩人與少年——京口舊聞》)
③我在思索,什么是寂寞?“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這里有寂寞。“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這里也有寂寞。“獨釣寒江雪”,是寂寞,“野渡無人舟自橫”更是寂寞。“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夠寂寞的吧,“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這寂寞又如何?(摘自韓藹麗《寂寞》)
④縱觀近代史,鮮血淋漓的歷史事實告訴中國人,幾次“國破山河在”的致命軍事侵略都來自海上。(摘自汪梔脼《向海而興 背海而衰》)
⑤身處日漸衰敗的王朝,國破山河在,時代和命運又要求他們必須有所擔(dān)當(dāng),他們不甘于醉生夢死。(摘自杜璞君《扛起歷史的魂靈》)
上一篇:王維《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詩句鑒賞
下一篇:陶潛《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詩句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