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多見者博,多聞者知,距諫者塞,專己者孤。
出處
丞相史曰:“山陵不讓椒桂,以成其崇。君子不辭負薪之言,以廣其名。故多見者博,多聞者知,距諫者塞,專己者孤。故謀及下者無失策,舉及眾者無頓功?!?/p>
——漢·桓寬《鹽鐵論·刺議》
譯文
丞相史說:“山陵不排斥山巔的小丘,才成其為高大。君子不拒絕普通人的意見,以此名聲遠揚。所以,看得多的人知識淵博,聽得多的人聰明智慧,不接受別人規勸的人耳目閉塞,獨斷專行的人必然孤立。所以,遇事能和下面商量的人不會失策,和眾人一起辦事的人不會不成功。”
名句解讀
“多見”“多聞”,指勤勉努力,廣泛學習各種知識。“諫”:以語言指出別人的過失?!叭保合㈤]塞,孤陋寡聞,不了解各種情況。“專己”:獨斷自專?!肮隆保汗铝ⅲ貌坏絼e人的幫助。整句話的意思是說見得多的人知識廣博,聽得多的人頭腦智慧,拒絕接受別人意見的人視聽閉塞,獨斷專行的人遭到孤立。
經典故事
《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鄒忌見齊王后,并沒有單刀直入地向齊王進諫,而是先講自己的切身體會,用類比推理的方式講出“王之蔽甚矣”。他先敘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從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至治國大事,說明齊王處于最有權勢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這里,沒有對威王的直接批評,而是以事設喻,啟發誘導齊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嚴重性,從而使他懂得納諫的重要性。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依據,推己及人?!巴踔紊跻印币痪?,點明了進諫的主旨,猶如當頭棒喝,一針見血,使其猛醒,具有強烈的表達效果。齊王接受了鄒忌的勸告,立即發布政令,懸賞求諫,廣開言路,對于關心國事、積極進諫者,分不同情況給予獎賞。齊王納諫之后,齊國果然發生了可喜的變化?!伴T庭若市”說明在此以前,齊國確實有許多積弊,“時時而間進”說明最初的進諫已經取得了預期的效果,齊威王已經根據人們的意見,改革了弊政?!半m欲言,無可進者”,說明威王已完全糾正了缺點和錯誤,齊國政治清明。齊威王納諫去弊,從而使齊國國勢強盛,威震諸侯。
上一篇:《多行不義必自斃》賞析|譯文|出處|解讀|
下一篇:《天下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細》賞析|譯文|出處|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