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文化藝術·戲劇的名人名言大全
編戲有如縫衣,其初則以完全者剪碎,其后又以剪碎者湊成。剪碎易,湊成難。湊成之工,全在針線緊密,一節偶疏,全篇之破綻出矣。
——[清]李漁《閑情偶記·詞曲部·密針線》
演新劇如看時文,妙在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清]李漁《閑情偶記·演習部·變舊成新》
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譏諷又不過是喜劇的變簡的一支流。
——魯迅《墳·再論雷峰塔的倒掉》
人生的罪孽災害通常只引起忿恨,悲劇卻教我們于罪孽災禍中見出偉大莊嚴;丑陋乖訛通常只能引起嫌惡,喜劇卻叫我們在丑陋乖訛中見出新鮮的趣味。
——朱光潛《談美感教育》
歷史劇總是塑造典型,不是照搬歷史上的真人。
——周恩來《關于昆曲<十五貫>的兩次講話》
寫戲須先找矛盾與沖突,矛盾越尖銳,才越會有戲。
——老舍《一點小經驗》
話劇是各種藝術形式中自由最少、束縛最多的一種藝術。
——夏衍《對改編問題答客問》
悲劇的效果往往比喜劇大,看悲劇最沉痛。沉痛的喜悅,是比一般的喜悅更高的喜悅。
——陳毅《在全國話劇、歌劇、兒童劇創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作家要寫出有行動性的臺詞,導演才可能從這樣的臺詞里挖掘出人物的許許多多舞臺行動來。
——焦菊隱《導演·作家·作品》
劇本有兩種寫法: 一種是從刻畫人物出發,達到劇情的描寫;另一種是從構思劇情出發,達到人物的刻畫。
——焦菊隱《導演·作家·作品》
小說是引起想象的藝術;而戲劇是引起感覺的藝術。
——焦菊隱《導演·作家·作品》
中國戲曲,從藝術形式、表現手法講,它有三個特點: 第一,程式化;第二,虛擬化;第三,節奏化。
——焦菊隱《中國戲曲藝術特征的探索》
中國戲曲這種程式化動作還是從生活中來的。不過后來給它加工、美化、舞蹈化了,并有了節奏。
——焦菊隱《中國戲曲藝術特征的探索》
中國戲曲的表現特點是: 它主要是用分場和虛擬的舞臺方法,通過唱、做、念、打,作為自己藝術手段的一種特殊的戲劇表現方法。
——阿甲《戲曲表演論集·戲劇藝術的真和美》
中國戲曲的表演,講究省略處不嫌其簡,著重點不嫌其繁。
——阿甲《戲曲表演論集·再論生活的真實和戲曲表演藝術的真實》
在戲曲表現當前生活時,傳統形式的特點也必然有改變,任何藝術形式的特殊性,它是既決定于特殊的藝術手段更決定于生活的。
——阿甲《戲曲表演論集·關于戲曲舞臺的一些探索》
歷史劇必須有歷史根據,人物、事實都要有根據。
——吳晗《論歷史劇》
悲劇的精神應該是敢于主動的。我們要有所欲,有所取,有所不忍,有所不舍。古人說:“所愛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這種人,才有悲劇精神。
——曹禺《悲劇的精神》
一般人不大愛看悲劇,因為悲劇的主人大都是失敗者。但“失敗”的人物中不少是偉大的勝利的靈魂。
——曹禺《悲劇的精神》
在戲劇的創作里懂得如何集中火力,射中一個目標,就會省下了一些不必要的人物,多余的片斷、場景,也可以使觀眾的精神更注意你要說的東西。
——曹禺《不斷努力,寫更好的作品》
舞臺上的現象,當然只是現象。像真實而非真實的事物,像人生而非實際的人生……我們不能在舞臺上和盤托出毫無變動的人生。我們固然不能否認“舞臺上的真實”是“真實”,但它決非生吞活剝全不選擇的真實。
——曹禺《編劇術》
話劇動人的,不是“話”,而是“劇”。劇的重要成分是動作…… 記住! 在臺上用一個真實的動作,比用一車子的話表述心情更有力量。
——曹禺《編劇術》
“理”應該滲透在人物的塑造里,情節的安排里,以及豐富多樣的語言里。“理”是整個劇本的“靈魂”。人何曾見過“靈魂”? 但人的一進一退,一言一行之間,往往使人感到它的存在。
——曹禺《漫談劇作》
中國戲曲的態度是坦白承認是在演戲,老老實實承認演戲是對生活的藝術模擬,不是生活本身。
——張贛生《中國戲曲藝術原理·坦白承認是在演戲》
悲劇總必需在表面偶然的死亡、不幸和悲慘中,看出一種歷史本質的必然,體現出社會生活實踐中的嚴重斗爭。
——李澤厚《關于崇高與滑稽》
一臺好戲總是在人們眼前打開一片新的視野, 使你看到社會歷史的一塊新天地。
——黃柯《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知識分子的苦難歷程》
喜劇跟悲劇一樣,都引起快感與痛感的混合。
——[古希臘]柏拉圖《文藝對話集》
悲劇和喜劇也有同樣的差別: 喜劇總是摹仿比我們今天的人壞的人,悲劇總是摹仿比我們今天的人好的人。
——[古希臘]亞里士多德《歐美古典作家論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
戲劇中的味相傳有八種: 艷情、滑稽、悲憫、暴戾、英勇、恐怖、厭惡、奇異。
——[印度]婆羅多牟尼《舞論》
自古至今,演戲的目的不過是好像把一面鏡子舉起來映照人性: 使得美德顯示她的本相,丑態露出她的原形,時代的形形色色一齊呈現在我們的眼前。
——[英國]莎士比亞《哈姆雷特》
任何過分的表現都是和演劇的原意相反的,自有戲劇以來,它的目的始終是反映自然,顯示善惡的本來面目,給它的時代看一看自己演變發展的模型。
——[英國]莎士比亞《哈姆雷特》
我聽人家說,犯罪的人在看戲的時候,因為臺上表演的巧妙,有時會激動天良,當場供認他們的罪惡。
——[英國]莎士比亞《哈姆雷特》
最好的戲劇也不過是人生的一個縮影;最壞的只要用想象補充一下,也就不會壞到什么地方去。
——[英國]莎士比亞《仲夏夜之夢》
切莫演出一件事使觀眾難以置信,有時候真實的事可能并不近情理。我絕對不能欣賞荒謬離奇,不能使人相信,就不能感動人心。
——[法國]布瓦羅《論詩藝》
當人們把戲劇的逼真性剝奪了的時候, 也就剝奪了觀眾欣賞戲劇的最大樂趣。
——[法國]費納隆《歐美古典作家論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
一出完美的悲劇是人性的高尚產物。
——[英國]約瑟夫·艾迪生《旁觀者》
無上光輝的莎士比亞戲劇中的怪異人物,較之現代人的賢智更千百倍的令人喜愛。
——[法國]伏爾泰《第十八封信·談悲劇》
好的喜劇是一個國家的滑稽事件的有聲的繪畫,要是你不深入了解那個國家,你們絕不能評論那幅繪畫。
——[法國]伏爾泰《哲學通信》
有一些在現實生活中令人震驚的事物,放在悲劇和其他類似的藝術表現里,卻可以成為高度快感的來源。
——[英國]愛德蒙·伯克《論崇高與美兩種觀念的來源》
悲劇人物的災禍如果要引起同情,他就必須本身具有豐富內容意蘊和美好品質……只有真實的內容意蘊才能打動高尚心靈的深處。
——[德國]黑格爾《美學》
喜劇是告訴我們,人生是美好的,充滿樂趣的。
——[德國]叔本華《文學的美學》
戲劇誕生于廣場。它是人民的一種娛樂。人民像兒童一樣,要求情節生動,引人入勝。
——[俄國]普希金《普希金論文學》
悲劇主要描寫嚴重的罪行,令人驚異的痛苦,甚至肉體的痛苦(如菲羅克忒忒斯、俄狄浦斯、李爾)。
——[俄國]普希金《普希金論文學》
戲劇把已經完成的事件當作好像目前正在發生的事件, 表演在讀者或觀眾面前。
——[俄國]別林斯基《詩的分類》
達到完美地步的戲劇是每一個文明的晚期產物,它必須等待它自己時代和機會的到來。
——[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
戲劇藝術是普遍的或局部的、永恒的或暫時的約定俗成的東西的整體,人靠這些東西的幫助,在舞臺上表現人類生活,給觀眾一種關于真實的幻覺。
——[法國]弗朗西斯科·薩賽《戲劇美學初探》
悲劇藝術家的深刻在于,他的審美本能洞察遙遠的結果,他并非近視地局限于身邊的事物。
——[德國]尼采《作為藝術的強力意志》
戲劇不應該造成觀眾的痛苦,戲劇應該知道如何用它所包含的可能的快感來補償觀眾心中產生的痛苦和憐憫。
——[奧地利]弗洛伊德《戲劇中的精神變態人物》
它必須是一個包含了沖突的事件,并且還必須包含著抵抗與意志的努力。這也就是戲劇藝術的第二個先決條件。
——[奧地利]弗洛伊德《戲劇中的精神變態人物》
悲劇的本質并不是不幸,而是事物無情活動的嚴肅性。但這種命運的必然性,只有通過人生中真實的不幸遭遇才能說明。
——[英國]懷特海《科學與近代世界》
文學藝術的真正的人民形式是戲劇,從廣義上來說,也就是舞臺藝術。這是直接向社會上的人,向個人同時向人類講話的唯一形式。
——[法國]羅曼·羅蘭《羅曼·羅蘭回憶錄》
戲劇要求是動作,是主人公的主動積極、是強烈的情感、迅速的感受、簡潔和鮮明的詞句。
——[蘇聯]高爾基《給大劇院劇目組》
戲的主題思想的紫外線是看不見的,它們是在觀眾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透入觀眾的機體中去的。
——[蘇聯]梅耶荷德《梅耶荷德談話錄·關于導演藝術》
歸根結底,情節是最主要的東西,它是任何一出戲的核心, 樞紐。因為可爭論的,可批判的,可改變的,正是來自人與人之間所發生的事情。
——[德國]貝爾托·布萊希特《角色的創造》
戲劇是一個人或者一個集體的表演,借以激動以觀眾合于作者意圖和所需分量的感情反應。
——[美國]喬治·貝克《戲劇技巧》
一出戲不論好壞,貫穿始終的總是那些裝點舞臺的愛情和推動劇情的女人。
——[英國]理·謝玄丹《情敵·跋》
一出偉大的戲劇, 往往是一個悲喜交集的偉人的內心世界里偉大疑慮的反映。
——[英國]喬·內森《判斷力》
在世界這個舞臺上,沒有哪個真正的君主能有演員所扮演的君主一半神氣。
——[法國]查·吉拉爾《歉意》
沒有演員和觀眾之間感性的、直接的、“活生生的”交流,戲劇便不能存在。
——[美國]艾·威爾遜《戲劇經驗》
只有戲劇才能使演員與觀眾保持著活的、直接的交流。正是由于這種相互間的聯系和影響才有充分的可能使觀眾參與戲劇的演出,因此觀眾才喜愛戲劇。
——[蘇聯]波波夫《論演員的自我感覺》
上一篇:關于情感性格·情感的名人名言大全
下一篇:關于文化藝術·文化的名人名言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