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教育教學·教學的名人名言大全
學不倦,所以治己也;教不厭,所以治人也。
——《尸子·勸學》
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學者亦必志于彀。
——《孟子·告子上》
君子之所以教者五: 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
——《孟子·盡心上》
禮恭,而后可與言道之方;辭順,而后可與言道之理;色從,而后可與言道之致。
——《荀子·勸學》
師之教也,不爭輕重尊卑貧富,而爭于道。
——《呂氏春秋·勸學》
達師之教也,使弟子安焉、樂焉、休焉、游焉、肅焉、嚴焉。此六者得于學,則邪辟之道塞矣,理義之術勝矣。
——《呂氏春秋·誣徒》
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
——《禮記·學記》
善教者以不倦之意,須遲久之功。
——[宋]歐陽修《吉州學記》
教人治人,宜皆以正直為先。
——[宋]王安石《洪范傳》
教人、好學,都是傳染的,等到大家都傳染了教人、好學的習慣,便教人、好學成了癮,整個中華民族便成了一個教人、好學的民族,萬萬年的進步是得到了保證。
——陶行知《民主教育之普及》
說服的方法不是由教師片面的注入,而是雙方的討論和研究。
——徐特立《非要懲罰不可嗎?》
“為學而學”不如為教而學之親切。為教而學必須設身處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
——陶行知《以教人者教己》
如果要找一個人中模范,教一切人都學成和他一樣,無異于教桃花、榴花拜荷花做模范。
——陶行知《曉莊三歲敬告同志書》
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 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教,學也不成學。
——陶行知《教學做合一》
教是為人,學是為己。教人是做教師的天職,求學是做人的天職。
——賀麟《漫談教學生活》
任何知識都不應該根據書本去教,而應該實際指證給感官與心智。
——[捷克斯洛伐克]夸美紐斯《大教學論》
學生首先應當學會理解事物,然后再去記憶它們,在這兩點經過訓練之前,不可強調言語與筆墨的作用。
——[捷克斯洛伐克]夸美紐斯《大教學論》
求學的欲望應當徹底在學生身上激發起來,學科的一般觀念應當徹底印入學生的腦際。
——[捷克斯洛伐克]夸美紐斯《大教學論》
教學藝術的光亮是注意,有了注意,學生才能使他的心理不跑野馬,才能了解放在跟前的一切事物。
——[捷克斯洛伐克]夸美紐斯《大教學論》
如果不堅強而溫和地抓住管理的韁繩,任何功課的教學都是不可能的。
——[德國]約翰·菲力特力赫·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
充實心智——這應該是在所有其他細小目的之前的一般教學結果。
——[德國]約翰·菲力特力赫·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
教學應該永遠追隨著生活的進步,所以但愿教學處處遵守直觀性原則。
——[德國]第斯多惠《德國教師教育指南》
任何真正的教學不僅是提供知識,而且是予學生以教育。
——[德國]第斯多惠《德國教師教育指南》
堅實的教學經常需要兩個條件: (1) 關于學科本身的知識,(2) 運用這種知識的技能。
——[德國]第斯多惠《德國教師教育指南》
在法律面前平等是一個偉大的思想…… 在教學方法的領域里對待一切學生也應當平等。
——[德國]第斯多惠《德國教師教育指南》
正確的教學方法并不單純是任意強加于科目的表面形式: 它是從科目的性質產生出來的,是科目的本質。
——[德國]第斯多惠《德國教師教育指南》
每一門科目的教學方法必須符合這一門科目的來源或原則…… 我們反對主觀的任意性,而要求客觀的方法。
——[德國]第斯多惠《德國教師教育指南》
教學必須符合人的天性及其發展的規律。這是任何教學的首要的、最高的規律……自然——這就是力量。在人類中,他的天性——同樣也是一種力量。
——[德國]第斯多惠《德國教師教育指南》
為我們的完滿生活作準備是教育應盡的職責;而評判一門教學科目的唯一合理辦法就是看它對這個職責盡到什么程度。
——[英國]赫伯特·斯賓塞《教育論》
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為完成教學任務而進行理論和實踐認識活動的途徑。
——[蘇聯]巴拉諾夫《教育學》
教學過程的本質在于,它是以認識過程一般規律為基礎。個人認識和社會歷史認識之間的矛盾是教學過程自身運動的基礎。
——[蘇聯]巴拉諾夫《教育學》
教學過程要使學生的一般發展取得成效。
——[蘇聯]列·符·贊科夫《論小學教學》
最大限度地發展每個學生的天賦,他愛好哪門功課,就讓他在哪方面掌握和領會比教學大綱要求多十倍的知識。這不是片面發展, 而是全面發展的重要源泉。
——[蘇聯]蘇霍姆林斯基《學生的精神世界》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有明確目的的相互影響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能實現個人的教養、教育和發展。
——[蘇聯]巴班斯基《教育學》
我也懷疑,在以教學內容、考試和分數為重點的傳統教學法中,有沒有或能否有“形成”中的人——奮力實現自我、具有深刻和多重需要的人——的一席之地。
——[美國]坦恩鮑姆《羅杰斯與非指導性教學法》
教學是一個既體現教師的活動(教) 又體現學生的活動(學) 的二者合一的過程……目的在于,使學生獲得知識、技能和技巧,全面發展他們的認識和創造能力。
——[蘇聯]斯拉斯捷寧《教育學》
教學方法離不開教師和學生,因為在實際運用教學方法時,正是運用方法的人使方法帶上他們自己的特點。
——[加拿大]江紹倫《教與育的心理學》
進行有效的交流和分享有益的情感,乃是有效教學不可缺少的方面。
——[加拿大]江紹倫《教與育的心理學》
上一篇:關于國家人民·政治的名人名言大全
下一篇:關于文化藝術·文學的名人名言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