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經濟建設·農業的名人名言大全
粟也者,民之所歸也;粟也者,財之所歸也;粟也者,地之所歸也。粟多則天下之物盡至矣。
——《管子·治國》
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務,有人之涂,治國之道也。
——《管子·治國》
不務天時則財不生,不務地利倉廩不盈。
——《管子·牧民》
桑麻不殖于野,五谷不宜其地,國之貧也。
——《管子·立政》
慎富在務地。
——《管子·樞言》
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務,有人之途,治國之道也。
——《管子·治國》
民之無本者貸之圃鏹,故百事皆舉,無留力失時之民,此皆國策之數也。
——《管子·揆度》
奪民農時,國家空虛。
——《晏子春秋·諫下八》
國無三年之食者,國非其國也。
——《墨子·七患》
倉無備粟,不可以待兇饑。
——《墨子·七患》
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
——《荀子·天論》
為國之數,務在墾草。
——《商君書·算地》
善為國者,倉稟雖滿,不偷于農。
——《商君書·農戰》
地誠任,不患無財。
——《商君書·錯法》
民之大事在農。
——《國語·周語上》
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
——《漢書·酈食其傳》
粟米布帛,生于地,長于時,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
——[西漢]晁錯《論貴粟疏》
勸農業,無奪其時。
——[三國蜀]諸葛亮《便宜十六策·治人》
民非谷不生。
——《三國志·吳書·吳主傳》
一夫不耕,有受其饑;一女不織,有受其寒。饑寒并至而民不為非者,未之有也。
——《三國志·吳書·孫休傳》
千倉萬箱,非一耕所得;干天之木,非旬日所長。
——[晉]葛洪《抱樸子·極言》
年豐廉讓多,歲薄禮節少。
——[南朝梁]蕭衍《藉田》
順天時,量地利,則用力少而成功多。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
食為人天,農為正本。
——[唐]李世民《帝范·務農》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唐]李紳《憫農二首》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唐]白居易《觀刈麥》
雖有數斗玉,不如一盤粟。
——[唐]李白《書懷贈南陵常贊府》
谷者,百姓之本,百役是出。
——[唐]杜甫《說旱》
文字饑難煮,為農策最良。
——[唐]殷堯藩《寄許渾秀才》
谷太賤則傷農,太貴則傷末。
——[宋]蘇軾《乞免五谷力勝稅錢札子》
豐兇相濟,農末皆利。
——[宋]蘇軾《乞免五谷力勝稅錢札子》
天地間利于民者,莫大乎水;害于民者,亦莫大于水。
——[明]丘濬《大學衍義補·除民之害》
生人不能久生,而五谷生之。五谷不能久生,而生人生之。
——[明]宋應星《天工開物》
水旱,天時也;肥瘠,地利也;修治墾辟,人和也。
——[清]陸世儀《思辨錄輯要》
水利只是蓄泄二字。高田用蓄,水田用泄。旱年用蓄,水年用泄。其所以蓄泄之法,只在壩閘。
——[清]陸世儀《思辨錄輯要》
食者生民之原,天下治亂,國家廢興存亡之本也。
——[清]張履祥《初學備忘》
自笑微官如布谷,年年三月勸春耕。
——[清]陳萇《山行》
十日無菽粟身亡;十年無金珠何傷。
——[清]陳宏謀《養正遺規》
水之為利甚廣,而害亦甚廣。蓋治之則為利,不治則為害也。
——[清]錢泳《履園叢話·水學》
生齒繁,百物貴,僅樹五谷,利薄不足以為養。故昔之農患惰,今之農患拙。
——[清]張之洞《勸學篇》
立國之本不在兵也,立國之本不在商也,在乎工與農,而農為尤要。蓋農不生則工無所作,工不作則商無所鬻。
——張謇《張季子九錄·實業錄·請興農會奏》
農業關系國計民生極大。要注意,不抓糧食很危險。不抓糧食,總有一天要天下大亂。
——毛澤東《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
農業生產是農村中壓倒一切的工作,農村中的其他工作都是圍繞著農業生產而為它服務的。
——毛澤東《解決“五多”問題》
最富足的人不能離開農業。因為從事農業在某種意義上是一種享樂,也是一個自由民所能做的增加財產和鍛煉身體的手段。
——[古希臘]色諾芬《經濟論》
最好的職業和最好的學問就是人們從中取得生活必需品的農業。
——[古希臘]色諾芬《經濟論》載蘇格拉底語
農業是其他技藝的母親和保姆,因為農業繁榮的時候,其他一切技藝也都興旺;但是土地不得不荒廢下來的時候……其他技藝也都將處于垂危的境地。
——[古希臘]色諾芬《經濟論,雅典的收入》
農業似乎能使從事農業的人具有豁達的胸襟,任何其他行業都趕不上它。
——[古希臘]色諾芬《經濟論,雅典的收入》
土地從來不耍花招兒,它總是坦率真實地告訴人它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
——[古希臘]色諾芬《經濟論,雅典的收入》
對于不忠實的人,農業乃是很精明的譴責者。因為任何人都不會相信人沒有面包可以生活;所以,如果一個人不愿意種地,又不懂得其他可以賺錢的手藝,他顯然是想靠偷、搶或要飯生活——要不然他就是一個十足的大傻瓜。
——[古希臘]色諾芬《經濟論,雅典的收入》
農業的要素也就是構成宇宙的要素: 水、土、空氣和陽光。
——[古羅馬]瓦羅《論農業》
誰要能使本來只生產一串谷穗、一片草葉的土地長出兩串谷穗、兩片草葉來,誰就比所有的政客更有功于人類,對國家的貢獻就更大。
——[英國]喬納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記》
農夫在土地所有權方面所占比例越大,領土財富就生產得越多。
——[瑞士]西斯蒙第《第二版序》
土地所生產的財富,應該首先得到經濟學家和立法者的重視。這種財富是所有財富中具有頭等重要意義的,因為全人類的生活資料都是來自土地。
——[瑞士]西斯蒙第《政治經濟學新原理》
一個國家所經營的假使僅僅是原始狀態下的農業,在那里普遍存在的現象就必然是感覺遲鈍,笨手笨腳,對于舊有的觀念、風俗、習慣、方式、方法固執不化,缺乏文化、繁榮和自由。
——[德國]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
凡是首創這種巨大改革的國家都會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一種重農風氣;商業以及它帶來的種種罪惡、自私、腐敗,也會逐漸衰減。
——[英國]雪萊《麥布女王》
在農業方面要發展生產力,只有通過發展小資產階級的經濟才可以設想。
——[蘇聯]布哈林《經濟政策的新方針》
應當對全體農民,對農民的所有階層說,發財吧, 積累吧, 發展自己的經濟吧!只有白癡才會說,我們應當永遠貧窮。
——[蘇聯]布哈林《論新經濟政策和我們的任務》
許多成功的使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實際上“把沙子變成了黃金”。
——[美國]薩繆爾森《經濟學》
農業是地域性特別強的產業,也是季節性特別強的產業。
——[日本]林雄二郎《科技·經濟與社會》
上一篇:關于理想事業·興趣的名人名言大全
下一篇:關于民主法制·刑罰的名人名言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