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民主法制·執法的名人名言大全
正法直度,罪殺不赦。
——《管子·版法》
私情行而公法毀。
——《管子·八觀》
不為重寶輕號令,不為親戚后社稷,不為愛民枉法律,不為爵祿分威權。
——《管子·法法》
天不為一物枉其時,明君圣人,亦不為一人枉其法。
——《管子·白心》
不以私害法則治。
——《商君書·修權》
立法而行私,是私與法爭,其亂甚于無法。
——《慎子·逸文》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身。
——[東漢]荀悅《申鑒·政體》
守正以逆眾意,執法而違私志。
——[三國魏]桓范《世要論·為君難》
罪若有疑,即從其輕。此蓋詳慎之至也。故茍詳則死者不恨,生者不忿。忿恨不作,則災害不生。災害不生,大平之治也。
——[三國魏]桓范《世要論·詳刑》
當怒不怒,奸臣為虎;當殺不殺,大賊乃發。
——[晉]葛洪《抱樸子·用刑》
刑罰不能加無罪,邪枉不能勝正人。
——《后漢書·桓譚傳》
殺一人則千人恐,濫一罪則百人愁。
——[唐]陳子昂《請措刑書》
諸葛亮治蜀十年不赦,而蜀大化。
——[唐]吳兢《貞觀政要·赦令》
使遷善者自新,為惡者就戮。
——[唐]張九齡《請東北將吏刊石紀功德狀》
法施于人,雖小必慎。
——[宋]歐陽修《春秋論下》
使為惡者不得幸免,疑似者有所辨明。
——[宋]歐陽修《春秋論下》
開其自新之路,誘于改過之善。
——[宋]歐陽修《前光祿寺丞王簡言復舊官制》
法有明文,情無可恕。
——[宋]歐陽修《論韓綱棄城乞依法札子》
人臣執法而不求情,盡心而不求名,也死力以捍社稷。
——[宋]蘇洵《上韓樞密書》
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鑒至明而丑者忘怒。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魏明帝青龍二年》
以犯顏執法,言如涌泉,上皆從之,天下無冤獄。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太宗貞觀元年》
畫一之法,不以親疏異制,茍害百姓,雖皇太子亦所不赦。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高宗龍朔三年》
圣人之行法也,如雷霆之震草木,威怒雖甚,而歸于欲其生。
——[宋]蘇軾《乞常州居住表》
處世常過厚無害,惟為公持法則不可。
——[明]呂坤《呻吟語·應務》
決不可多殺人,決不可牽涉到任何無辜的分子。對于反動派中的動搖分子和脅從分子,應有寬大的處理。對任何犯人, 應堅決廢止肉刑, 重證據而不輕信口供。
——毛澤東《論政策》
首惡者必辦,脅從者不問,立功者受獎。
——毛澤東《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
罪惡的行為,要是姑息縱容,不加懲罰,那就是無形的默許。
——[英國]莎士比亞《一報還一報》
姑息的結果只是放縱了罪惡。
——[英國]莎士比亞《雅典的泰門》
因為從前的人鑄下了錯誤而向現在的人報復,這不是合乎公道的措置;罪惡和土地一樣,都不是世襲的。
——[英國]莎士比亞《雅典的泰門》
凡企圖以法律控制事事物物的人,其引起罪惡的機會更多于改正罪惡。
——[荷蘭]斯賓諾莎《神學政治論》
我們的公正裁判越多,我們也就會越接近真理、道德和幸福。
——[英國]葛德文《政治正義論》
一切根據憲法的權力行為,不論出自行政或司法部門,如同出自立法部門一樣,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和執行義務。
——[美國]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約翰·杰伊、詹姆斯·麥迪遜《聯邦黨人文集》
法律的執行不是某一個人的事務,而是在穩定秩序之下多方合作的結果。
——[德國]黑格爾《美學》
為了不愧于自己所負的使命,你們所制定的法律只能是溫和的和理智的。但是執行它時卻要堅決、有力。
——[法國]拿破侖·波拿巴《1796至1797年的對意戰爭》
如果只是一絲不茍的執行法律,而不善于加以靈活運用,不理解其精神實質,那就只會引起騷亂,永遠也不會有另外的結果。
——[俄國]陀思妥耶夫斯基《死屋手記》
當國家與法律的報復視生命如草芥時,罪與無罪就變得毫無意義。
——[美國]赫德萊《為名叫羅森堡的兩人而作的挽歌式的聲明》
上一篇:關于知識智慧·才智的名人名言大全
下一篇:關于經營財富·投資的名人名言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