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才干的名言名句,才干的名人名言,才干名言警句大全
對于才智者來說,再沒有比賣弄才智更可惡的了。
〔古羅馬〕塞涅卡 轉(zhuǎn)引 自 《科學(xué)名言集》
有口才的人注意每個空隙來顯他們的本領(lǐng),以插進一句徹頭徹尾的妙語。
〔英〕拜倫《唐璜》
有一種比能力更難得,更珍貴,更稀罕的東西,那就是認(rèn)識能力的能力。
〔英〕哈伯德 轉(zhuǎn)引自 《經(jīng)營66妙方》
概括大要傻子所為。洞察隱微方是值得稱許的才能。
〔英〕布萊克《天堂與地獄的婚姻》
一個人不論賦有什么樣的才具,他如果不知道自己有這種才具,并且不形成適合于自己的才具的計劃,那種才具對他便完全無用。
〔英〕休謨《人性論》
能力永遠(yuǎn)和它的發(fā)揮有關(guān)。不論這種發(fā)揮是現(xiàn)實的或是很可能會實現(xiàn)的。
〔英〕休謨《人性論》
后天獲得的才能才有點兒威風(fēng),因為那是你自己辛勤勞動得到的成果。
〔美〕馬克·吐溫《馬克·吐溫自傳》
才能是來自獨創(chuàng)性。
〔法〕莫泊桑 《小說》
對于事物有總體現(xiàn)是高級才智的標(biāo)志。
〔法〕泰納 《巴爾扎克論》
受人蔑視的貴族,正如同懶惰的國王、女人氣的丈夫一樣,因為無能,才變得無用。
〔法〕巴爾扎克《朗熱公爵夫人》
精神和才干在人們身上只不過是他們的各種欲望和特殊地位的產(chǎn)物。教育科學(xué)也許就在于把人們放在迫使他們?nèi)〉闷淇释牟拍芎兔赖碌牡匚簧稀?br>
〔法〕愛爾維修《論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
世界上只有兩種才能,一種是單憑在官能上的種種磨煉而獲得的才能; 另一種則來自一種其所特有的,僅需加以發(fā)展的資質(zhì)和靈分。后者更多地屬于天賦稟質(zhì),所以更生動、更活躍,而所產(chǎn)生的效果亦更為卓越。而前者則恰恰相反,總不免令人覺其費勁努力,卻永不能脫離平庸而達(dá)登峰造極之境。
〔法〕孔狄亞克《人類知識起源論》 第1卷
在所謂天才身上有一種生理的矛盾: 他時而有許多野蠻的、紊亂的、無意識的沖動,時而又有許多最高合目的性行為的沖動,如果他有一面鏡子,鏡子便會顯示出兩種沖動相互并存,相互交織,但也常常相互沖突。這么看來,他時常是很不幸的,即使在他最愜意的時候,即在創(chuàng)作時,同樣是如此,因為他忘了正是這時他在以最高合目的性行為做著某種幻想的、非理性的事 (這就是一切藝術(shù)) ——而且不得不做著。
〔德〕尼采 轉(zhuǎn)引自《悲劇的誕生——尼采美學(xué)文選》
才能不是天生的,可以任其自便的,而是要鉆研藝術(shù)。請教良師,才會成材。
〔德〕歌德《歌德談話錄》
一切才能都要靠知識來營養(yǎng),這樣才會有施展才能的力量。
〔德〕歌德 《歌德談話錄》
偉大的才華是表白善意的最好手段。
〔德〕歌德《格言和感想錄》
才能就像肌肉一樣,是通過鍛煉成長起來的。
〔俄〕奧勃魯切夫 轉(zhuǎn)引 自 《外國名言一千句》
才能就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
〔俄〕高爾基 轉(zhuǎn)引自 《外國名言一千句》
才能只有通過獨立的精神活動才能發(fā)展。
〔俄〕車爾尼雪夫斯基《車爾尼雪夫斯基論文學(xué)》
沒有加倍的勤奮,就既沒有才能,也沒有天才。
〔俄〕門捷列夫 轉(zhuǎn)引自 《外國名言一千句》
你看作才能的東西是待你解決的問題。
天才是使我們忘記大師的才能的東西。
天才是使我們忘記技巧的東西。
天才在技巧的單薄之處暴露無遺。
天才是阻礙我們認(rèn)識大師的才能的東西。
只有從天才的單薄之處才能看出才能。
〔奧地利〕維特根斯坦 《文化和價值》
匡章謂惠子于魏王之前曰:“蝗螟,農(nóng)夫得而殺之,奚故?為其害稼也。今公行,多者數(shù)百乘,步者數(shù)百人; 少者數(shù)十乘,步者數(shù)十人。此無耕而食者,其害稼亦甚矣。” 惠之曰:“惠子施也,難以辭與公相應(yīng)。雖然,請言其志。惠子曰:‘今之城者,或者操大筑乎城上,或負(fù)畚而赴乎城下,或操表掇以善希望。若施者,其操表掇者也。使工女化而為絲,不能治絲; 使大近化而為木,不能治木; 使圣人化而為農(nóng)夫,不能治農(nóng)夫。施而治農(nóng)夫者也。’公何事比施于螣螟乎?”
(戰(zhàn)國) 《呂氏春秋》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漢) 戴圣《禮記·中庸》
天積眾精以自剛,圣人積眾賢以自強。天序日月星辰以自光,圣人序爵祿以自明。天所以剛者,非一精之力; 圣人所以強者,非一賢之德也。故天道務(wù)盛其精,圣人務(wù)眾其賢。盛其精而壹其陽,眾其賢而同其心。壹其陽然后可以致其神,同其心然后可以致其功。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立元神第十九》
《程材》所論,論材能行操,未言學(xué)知之殊奇也。夫儒生之所以過文吏者,學(xué)問日多,簡練其性,雕琢其材也。故夫?qū)W者所以反情治性,盡材成德也。材盡德成,其比于文吏亦雕琢者,程量多矣。
(漢)王充《論衡》
以管窺天,以蠡測海,以筳擊鐘,豈能通其條貫,考其文理,發(fā)其聲音哉!
(漢) 東方朔 《答客難》
倒持干戈,授人以柄。
(晉)陳壽《三國志·魏書·王粲傳》
昔騏驥之于吳阪,可謂困矣,及其伯樂相之,孫郵御之,形體不勞而坐取千里。蓋伯樂善御馬,明君善御臣; 伯樂馳千里,明君致太平; 誠任賢使能之明效也。
(晉) 陳壽《三國志》
士之生世,入則事父,出則事君,事父尚于榮親,事君貴于興國。故慈父不能愛無益之子,仁君不能畜無用之臣。夫論德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 量能而受爵者,畢命之臣也。故君無虛授。臣無虛受; 虛授謂之謬舉; 虛受謂之尸祿,《詩》云 “素餐”所由作也。
(晉) 陳壽《三國志》
古之成敗者,誠有其才,雖弱必強,茍非其人,雖強易弱,劉、項之存亡,足以觀矣。
(晉) 陳壽《三國志》
夫力,易強而有功也; 心,難強而有智也: 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 吾特?fù)衿湟诪槎鵁o愧者取焉。
(唐) 韓愈 《韓昌黎文集》
古者圣賢有其道,無其位,不能行其道也; 有其才,有其位,無其時,亦不能行其道也; 必待有其才,有其位,有其時,然后能行其道焉。
(唐)白居易《為人上宰相書》
試玉要待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唐) 白居易 《放言》
大圭廉不割,利劍用不缺。當(dāng)其斬馬時,良玉不如鐵;置鐵在洪爐,鐵銷易如雪;良玉同其中,三日燒不熱。君疑才與德,詠此知優(yōu)劣。
(唐) 白居易《答友問》
天子思茂宰,天枝得英才。朗然清秋月,獨山映吳臺。落筆生綺繡,操刀振風(fēng)雷。
(唐)李白《贈從孫義興宰銘》
大賢虎變愚不測,當(dāng)年頗似尋常人。
(唐) 李白 《梁甫吟》
淮陰市井笑韓信,漢朝公卿忌賈生。
(唐) 李白 《行路難》
故詩序太平之君子,能長育人才。書比梓人之理材,既勤樸斫,惟施丹雘。禮著造士,易尚養(yǎng)賢。蓋以人皆含靈,唯所誘致。如玉之在璞,抵?jǐn)S則瓦石,追琢則圭璋。如水之發(fā)源,壅閼則污泥,疏浚則川沼。
(唐)陸贄《論朝官闕員及刺史等改轉(zhuǎn)倫序狀》
其舉人者不困于求者之多,庶幾乎知所自立,而或能真舉其賢能以報上矣。解舉官之急,姑用是,要以風(fēng)俗稍善,治道稍明,循次而進,必?zé)o俟乎舉者; 而大吏或一舉其才,則朝廷信而用之,拔于常調(diào),此薦舉之正也。
(宋) 葉適《水心別集》
限以資例則取人之路狹;不限資例,則取人之路廣。
(宋)歐陽修《再論臺官不可限資考札子》
治天下者,用人非止一端,故取士不以一路。
(宋)歐陽修《乞補館職札子》
不限資考,惟擇才堪者為之。
(宋)歐陽修《論臺官不當(dāng)限資考札子》
新進之士喜勇銳,老成之人多持重。
(宋)歐陽修《為君難論下》
飛黃伯樂不出世,回顧驤首空長嘶。
(宋)歐陽修《再和圣俞見答》
虛己而任,不愧知人之明。
(宋)歐陽修《賜宰臣富弼上第三表乞解罷機務(wù)不允斷來章批答》
善用人者必使有材者竭其力,有識者竭其謀。
(宋)歐陽修《乞能館職札子》
待士之意周,取人之道廣。
(宋)歐陽修《頒貢舉條制敕》
寧用不材以敗事,不肯勞心而擇材。
(宋)歐陽修《論李昭亮不可將兵札子》
取士之方,必求其實; 用人之術(shù),當(dāng)盡其材。
(宋)歐陽修《詳定貢譽條狀》
非真無人也,但求之不勤不至耳。
(宋)歐陽修《論軍中選將札子》
材難矣,有蘊而不得其時; 時逢矣,有用而不盡其施。
(宋)歐陽修《尚書工部郎中充天章閣待制許公墓志銘》
指陳當(dāng)世之宜,規(guī)畫億載之策。
(宋)歐陽修《賈誼不至公卿論》
才所以為善也,故大才成大善,小才成小善。
(宋) 司馬光 《資治通鑒》
才雖美不敢以自驕,善未至不敢以自怠。
(宋)司馬光《司馬溫公集》
夫人各有才,才各有大小。大者安其大而無忽于小,小者樂其小而無慕于大。是以各適其用而不喪其所長。
(宋)蘇軾《應(yīng)制舉上兩制書》
天下未嘗無才,患所以求才之道不至。
(宋) 蘇軾《策別二十》
養(yǎng)貓所以去鼠,不可以無鼠而養(yǎng)不捕之貓,畜狗所以防奸,不可以無奸而畜不吠之狗。
(宋)蘇軾《上神宗皇帝書》
忠言有壅而未達(dá),賢材有抑而未用。
(宋)蘇軾《應(yīng)詔論四事書》
其擇人宜精,其任人宜久。
(宋) 蘇軾《策別第九》
文武之功,未有不以得人而成者也。
(宋)蘇軾《省試策問三首》
古之用人者,取之至寬而用之至狹。取之至寬,故賢者不隔; 用之至狹,故不肖者無所容。
(宋) 蘇軾《策別第七》
以行實為先,以才用為急。
(宋)蘇軾《乞擢用程遵彥狀》
士有一言中于道,不遠(yuǎn)千里而求之。
(宋)蘇軾《錢塘勤上人詩集敘》
道與德,可勉以進也; 才不可強揠以進也。
(宋) 蘇洵 《養(yǎng)才》
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明) 羅貫中 《三國演義》
古之有矣; 有大才而不見用于世者。世既不能用,而亦不求用,退而與無才者等,不使無才者疑,有才者忌。所謂容貌若愚,深藏若虛,老聃是也。
(明)李贄《焚書·復(fù)周南土》
士人立身涉世,居官立朝,皆須具有氣節(jié)。省言則言,當(dāng)行則行,持正不阿,方可不愧為士。鄉(xiāng)愿一途,世俗所喜,圣人所惡。然氣節(jié)非可猝辦,必須養(yǎng)之于平日。惟寒微時,即與正士益支,以名節(jié)廉恥互相激發(fā),則積外而益堅定矣。
(清)張之洞《張文襄公全集》
國家養(yǎng)士,豈僅望其能作文字乎?通曉經(jīng)術(shù),明于大義,博考史傳,周悉利病,此為根柢。尤宜討論本朝掌故,明悉當(dāng)時事務(wù),方為切實經(jīng)濟。蓋不讀書者為俗吏,見近不見遠(yuǎn),不知時務(wù)者有陋儒。
(清)張之洞《張文襄公全集》
手教言者是也。人才如其面,豈不然? 豈不然?此正人才所以絕勝。彼其時,何時歟?主上優(yōu)閑,海宇平康,山川清淑,家世長久,人心皆定,士大夫以暇日養(yǎng)子弟子性情,既養(yǎng)之于家,國人又養(yǎng)之于國,天胎地息,以深以安,于是各因其性情之近,而人才成。
(清)龔自珍《龔自珍全集》
能一能十,非才之美者也。能百能千而不厭不倦,其才不可及已。
(清)王夫之《思問錄·內(nèi)篇》
大事不胡涂之謂才。
(清) 魏源《默觚·治篇》
斷鶴續(xù)鳧,矯作者妄。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陸判》
天才這個字本來含意極其曖昧,它的定義,決不是所謂“生而知之,不學(xué)而能”的。天地間生而知之的人沒有,不學(xué)而能的人也沒有。天才多半由于努力養(yǎng)成。天才多半由于細(xì)心養(yǎng)成。
郭沫若《郭沫若全集》
才氣與文字分不開,有才者必有其文,有其文者,必有其才。
林語堂《談孟子的文體》
但也要看才字如何解釋。才如果是指才情與才學(xué)二者而言,那就對了,如果專指才學(xué),還算沒有說盡。情當(dāng)然比學(xué)重要得多。
聞一多 《聞一多全集》
想成材的人,往往喜歡趕時髦;趕時髦的人,往往并不能成材。
汪國真《年輕的季節(jié)》
上一篇:關(guān)于戰(zhàn)爭的名人名言名句大全
下一篇:關(guān)于批評的名人名言名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