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納言的名言名句,納言的名人名言,納言名言警句大全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國語·周語上》
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
——《國語·周語上》
明君在上,下多直辭;君上好善,民無諱言。
——《晏子春秋·雜上五》
君子不鏡于水,而鏡于人;鏡于水見面容,鏡于人則知吉與兇。
——《墨子·非攻中》
廊廟之材,蓋非一木之枝也;粹白之裘,蓋非一狐之皮也;治亂安危、存亡榮辱之施,非一人之力也。
——《慎子·知忠》
聽言不可不察,不察則善不善不分。
——《呂氏春秋·聽言》
良藥苦于口,而智者勸而飲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
——《韓非子·外儲說在左上》
孔子曰,君子之于人,有不語也,無不聽也。
——《孔叢子·刑論》
得萬人之兵不如聞一言之當。
——《淮南子·說山訓》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議于市朝,聞于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戰國策·齊策一》
明主者務聞其過,不欲聞其善。
——《戰國策·燕策一》
有諤諤爭臣者,其國昌;有默默諛臣者,其國亡。
——[西漢]韓嬰《韓詩外傳》
聽讒而美,聞諫而仇者亡。
——[西漢]黃石公《素書·遵義章》
良藥苦于口,利于病;忠言逆于耳,利于行。
——[西漢]劉向《說苑·正諫》
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東漢]王符《潛夫論·明暗》
國之將興,貴在諫臣;家之將盛,貴在諫子。
——[三國魏]桓范《世要論·諫爭》
夫諫爭者,所以納君于道,矯枉正非,救上之謬也。
——[三國魏]桓范《世要論·諫爭》
直言不聞,則己之耳目塞,耳目塞于內,諛者順之于外,此三季所以至亡而不自知也。
——[晉]傅玄《傅子·通志》
開敢諫之路,納逆己之言。
——[晉]傅玄《傅子·通志》
人之將疾者,必不甘魚肉之味;身之將敗者,必不納忠諫之言。
——[北齊]劉晝《劉子·貴言》
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聾,邦其傾矣。
——[唐]韓愈《子產不毀鄉校頌》
聞善言則拜,告有過則喜。
——[宋]林逋《省心錄》
良藥不甘口,厥功見沉疴;忠言初厭之,事至悔若何?
——[宋]歐陽修《橄欖》
國將興必賞諫臣,國將亡必殺諫臣。
——[宋]范祖禹《唐鑒》
諫者使下情得以上通,上意得以下達,如氣血周流于一身也。故言路開則治,言路塞則亂,治亂者系乎言路而已。
——[宋]范祖禹《唐鑒》
賢路當廣而不當狹,言路當開而不當塞。
——《宋史·喬行簡傳》
拿得住的是手,掩不住的是口。
——[明]羅貫中《平妖傳》
聽言之法,平心易氣,既究其詳,當察其意。善也吾從,否也舍之,勿輕于信,勿逆于疑。
——[明]方孝孺《審聽》
將興之主,惟恐人之無言;將亡之主,惟恐人之有言。
——[明]方孝孺《雜著·婁敬》
聽言不可不廣,廣則庶幾無壅;擇言不可不審,審則庶幾其無誤。
——[明]錢琦《錢公良測語·治本》
言路者,國家之命脈也。
——[明]郎瑛《七修類稿·黃伯固疏文》
能受善言,如市人求利,寸積銖累,自成富翁。
——[明]陳繼儒《安得長者言》
飾非拒諫,自以為是,之謂下愚。
——[明]陳確《瞽言》
治國之道,必先通言路。言猶水也,欲其長流。水塞則眾流障遏, 言塞則上下壅蔽。
——[明]余紀登《典故紀聞》卷一載朱元璋語
偉大的人不但禁得起別人的罵,更要禁得起自己的罵。
——周作人《談虎集·評自由魂》
“一言堂”,說出一句話來就是百分之百正確,天下沒有這種事情。
——周恩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和故事片創作會議上的講話》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要真正懂得這個至理名言,有時是要付出血的代價的。
——薄一波《不能忘卻的懷念——回憶彭德懷同志》引彭德懷語
應當耐心聽取他人的意見,認真考慮指責你的人是否有理。如果他有理,你就修正自己的錯誤,如果他理虧,只當沒聽見。若他是一個你所敬重的人,那么可以通過討論,提出他不正確的地方。
——[意大利]達·芬奇《論繪畫》
反對的意見在兩方面對于我都有益,一方面是使我知道自己的錯誤,一方面是多數人看到的比一個人看到的更明白。
——[法國]笛卡爾《方法談》
供給人們的甜食已經夠多了,他們的胃因此得了病: 這就需要苦口的良藥和逆耳的忠言。
——[俄國]萊蒙托夫《當代英雄》
上一篇:關于管理者的名言名句,管理者的名人名言,管理者名言警句大全
下一篇:關于結婚的名言名句,結婚的名人名言,結婚名言警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