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玉石可以被破碎,但不可改變它潔白的本色;竹子可以被焚燒,但不能毀掉它堅貞的節操。《三國演義》七六回:“城若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身雖殞,名可垂于竹帛也。”
【例】關公是忠義之士,在他敗走麥城、東吳派諸葛瑾前往勸降時,他義正詞嚴地說道:“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身雖殞,名可垂于竹帛也。”寧死也決不投降。(小帆《關公的傳奇故事》)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玉石可以被破碎,但不可改變它潔白的本色;竹子可以被焚燒,但不能毀掉它堅貞的節操。《三國演義》七六回:“城若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身雖殞,名可垂于竹帛也。”
【例】關公是忠義之士,在他敗走麥城、東吳派諸葛瑾前往勸降時,他義正詞嚴地說道:“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身雖殞,名可垂于竹帛也。”寧死也決不投降。(小帆《關公的傳奇故事》)
上一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下一篇:《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