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陶淵明《讀山海經》詩十三之十:“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悔。徒設在昔心,良晨詎可待。”
本詩原意是借刑天、精衛的不屈精神來抒發自己的胸臆。精衛:《山海經》記載:炎帝少女,名女娃,溺死于東海,化而為鳥,名精衛,常銜木石以填海。刑天:《山海經》記載:刑天和天帝爭神而戰,天帝砍下了他的頭,他以乳為眼,以臍為口,手拿盾牌大斧,繼續戰斗。干:盾。戚:斧。這兩句寫了刑天的不屈精神。后用以贊揚斗志常在的人。
成語:猛志常在。
晉·陶淵明《讀山海經》詩十三之十:“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悔。徒設在昔心,良晨詎可待。”
本詩原意是借刑天、精衛的不屈精神來抒發自己的胸臆。精衛:《山海經》記載:炎帝少女,名女娃,溺死于東海,化而為鳥,名精衛,常銜木石以填海。刑天:《山海經》記載:刑天和天帝爭神而戰,天帝砍下了他的頭,他以乳為眼,以臍為口,手拿盾牌大斧,繼續戰斗。干:盾。戚:斧。這兩句寫了刑天的不屈精神。后用以贊揚斗志常在的人。
成語:猛志常在。
上一篇:《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下一篇:《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