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名句】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
【出處】宋·歐陽修《戲答元珍》
【譯注】我曾做客于洛陽,在那里度過繁花似錦的春天;如今在這山城,野花雖然開得晚些,但總會開放,不必嗟嘆。野芳:野花。須:必要。嗟:嘆息。
【用法例釋】用以說明某些事物雖然來得晚也不必嘆息悲愁,該出現(xiàn)的遲早總會出現(xiàn)。[例]只要我這輩子還愛著畫,只要我有空還常去畫畫,成不成功又何關宏旨! 北宋詩人歐陽修有過這樣一句詩:“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何須嗟。”執(zhí)著地愛,不關乎遲早。(吳志光《路》)
上一篇:《暇日登臨固宜樂,其如天下有憂何.》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下一篇:《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