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斷之,短者續之》原文與賞析
管子曰:“在于身者孰為利?耳與目為利。圣人得利而托焉,故民重而名遂。我亦托焉,圣人托可好,我托可惡,以求美名,又可得乎?我托可惡,愛且不能為我能也。毛嬙、西施,天下之美人也,盛怨氣于面,不能以為可好。我且惡面而盛怨氣焉,怨氣見于面,惡言出于口,去惡充,以求美名,又可得乎?甚矣!百姓之惡人之有余忌也。是以長者斷之,短者續之,滿者洫之,虛者實之。”(《管子·小稱》)
【注釋】利:銳利。托:依靠。能:得。毛嬙、西施:古時美女名。去:往。充:實。惡充:惡之實,指丑惡的實際。“惡充”與“美名”相對應。洫:疏浚,疏導。
【譯文】管子說:“人身上什么最敏銳?耳目最敏銳。圣人有敏銳的耳目并依靠它,所以得到民眾的尊重而聲名遠揚。我也依靠耳目,但是圣人用它來做善事,而我用它來做惡事,卻也想求得美名,能行嗎?我用它來做惡事,即使是愛我的人也不能幫我獲得美名。毛嬙、西施是天下的美人,如果滿臉怨氣,也不能算是美。何況我面容丑陋而且滿臉怨氣呢。滿臉怨氣,滿口惡言,給予人的全是惡,還想追求美好的名聲,能行嗎?太過分了吧。老百姓都憎惡行為有過多缺陷的人,所以,就像東西一樣——太長的就要截斷它,太短的就要加長它,太滿的就要疏泄它,空虛的就要充實它,人也必須修正自己。”
【評說】這是管仲對執政者所應具備的個人品德素質提出的基本要求。各級官吏應當敬畏民眾,不斷檢討自己,修正自己,才能贏得民心。位高權重的人不僅不能因此而飛揚跋扈,反而更需要戒驕戒躁、提高修養。
上一篇:《長者先幼者后》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長舌為禍》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