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損俱損(《百喻經·蛇頭尾共爭在前喻》)》原文與賞析
譬如有蛇。尾語頭言:“我應在前。”頭語尾言:“我恒在前,何以卒爾?”頭果在前,其尾纏樹,不能得去。放尾在前,即墮火坑,燒爛而死。師徒弟子,亦復如是。言師耆老,每恒在前。我諸年少,應為導首。如是年少,不閑戒律,多有所犯。因即相牽,入于地獄。
譯文
有一條蛇的蛇尾對蛇頭說:“應該我走在前面。”蛇頭對蛇尾說:“我一向是走在前面的,為什么突然要改變這種情況呢?”結果,蛇頭仍然在前面走,于是蛇尾就纏住樹牢牢不放,這樣,蛇頭走不動了。蛇頭只好讓蛇尾走在前面。可是由于蛇尾沒有眼睛,結果走進一個火坑里,蛇被燒死了。
師父和徒弟的關系也是一樣。徒弟總是說師父已經年老,而我們這些年輕人,才應該起到領導和帶頭的作用。可就是這些年輕人,因為不能熟習戒律,所以經常犯戒。結果是連累師父,一起墮入地獄。
感悟
辯證法大師黑格爾告訴我們:“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蛇頭在前,蛇尾在后,也正是這樣一種合理的存在。倘若我們否認這種存在的合理性,違背事物本身的自然屬性而為所欲為,結果將是災難性的。
凡事要以大局為重。“唇亡齒寒”、“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一類的成語一再提醒我們:作為集體的成員之一,命運是和集體不可分割地聯系在一起的。因此我們在集體中,一定要依據自身的條件去工作,要揚己之長、避己之短,忠于自己的職責。如果不以大局為重,沒有協作精神,只強調自己的重要性,很可能導致“全軍覆沒”,包括自己。
要有自知之明,不可盲目自大。不能為了個人的榮耀和風頭,而損害集體的利益,否則自己也將得到應有的懲罰。明知自己不可為而強行為之,只會招致慘敗。正確的態(tài)度是虛心向師友請教,多聽取別人的意見,重視他人的經驗。
上一篇:《一念之惡》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一曝十寒》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