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而不信,何以為言》原文與賞析
人之所以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為人?言之所以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為言?信之所以為信者,道也;信而不道,何以為道?道之貴者時,其行勢也。(《春秋穀梁傳·僖公二十二年》)
譯文
人所以稱之為人,就在于他能夠說話;如果人不能夠說話,還算是什么人呢?言語之所以成其為言語,就在于它講究信義;如果雖能說話卻不能夠守信義,那還算什么言語呢?信義之所以成為信義,就在于符合道義;如果雖講信義但不符合道義,那還算什么正道呢?正道的可貴之處就在于合乎時宜,根據時宜來施行正道,那就是順應了形勢的發展。
感悟
人人都有一張口,是信口雌黃還是言之有據完全取決于我們自己的選擇。生活在當今的我們難道不該認清時代大勢,把握時代脈搏,做一個與時俱進、開拓進取的時代先鋒嗎?
上一篇:《言美則響美,言惡則響惡》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言而有信》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