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無以賞,怒無以殺》原文與賞析
喜無以賞,怒無以殺。喜以賞,怒以殺,怨乃起,令乃廢。驟令不行,民心乃外。外之有徒,禍乃始牙。眾之所忿,寡不能圖。舉所美必觀其所終,廢所惡必計其所窮。(《管子·版法》)
【注釋】驟:屢次,多次。牙:通“芽”,萌芽,發生。圖:圖謀,對付。終:結果。窮:窮盡,指后果。
【譯文】不可因個人喜悅而行賞,不可因個人惱怒而擅殺。如果是因個人喜悅而行賞,因個人惱怒而擅殺,民眾就會產生怨言,政令就會廢弛。政令屢屢行不通,民心就會背離。背離以后結成同黨,禍亂就開始萌芽。引起了民眾的怨忿,執政者少數人是不能對付的。舉辦君王所喜歡的事,一定要估計到事情的結局;廢止君王所厭惡的事,也一定要考慮到事情的后果。
【評說】君主自稱“天子”——代表“天”來統治天下萬民,那么,就應該像“天”一樣,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子民。既不能意氣用事、憑個人的觀念決斷天下大事,也不能作威作福、以個人的喜好役使天下百姓。
上一篇:《喜之有徵,惡之有刑》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團結有力量》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