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信莫不信》原文與賞析
心有所是①,必有所非②。若貴一物,則被一物惑③;若重一物,則被一物惑。信被信惑,不信又成謗④。莫貴莫不貴,莫信莫不信。(《古尊宿語錄》)
注釋
①是:肯定。②非:否定。③惑:梵文Klesa的意譯,也翻譯為“煩惱”。是佛教所說擾亂眾生身心,使之發生迷惑、苦惱等精神作用的總稱,泛指與佛教宣揚的寧靜相對立的一切思想觀點和精神情緒,被認為是人生苦難的直接根源。④謗:誹謗,即惡意地攻擊。
譯文
心中對事物有所肯定,就必然有所否定。如果特別珍貴某個東西,就會被某個東西所煩擾;如果特別重視某個東西,也會被某個東西所煩惱。太相信就會被煩擾,不相信又會成為誹謗。所以應該做到既不要太珍視什么,也不要輕視什么,既不要相信什么,又不要什么都不相信。
感悟
真相是繞口令,可是其中包含著哲理。中國哲學提倡“中庸”之道。中庸的基本精神,就是要求人們認識事物、處理問題都要恰如其分,無過無不及,反對絕對主義,提倡用相對的眼光看事物。我們在工作中,往往會出現“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的情況。適當地采納“中庸”精神,對于減少和防止這種情況會有用處。
上一篇:《莫交惡友(《佛本生故事選·蜥蜴本生》)》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莫揭別人短》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