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智之不可用,猶嬰兒之心》原文與賞析
不知治者必曰:“得民之心。”欲得民之心而可以為治,則是伊尹、管仲無所用也,將聽民而已矣。民智之不可用,猶嬰兒之心也。夫嬰兒不剔首則腹痛,不揊痤則浸益。剔首、揊痤,必一人抱之,慈母治之,然猶啼呼不止,嬰兒子不知犯其所小苦致其所大利也。……夫求圣通之士者,為民知之不足師用。昔禹決江浚河,而民聚瓦石;子產(chǎn)開畝樹桑,鄭人謗訾。禹利天下,子產(chǎn)存鄭,皆以受謗,夫民智之不足用亦明矣。故舉士而求賢智,為政而期適民,皆亂之端,未可與為治也。(《韓非子·顯學(xué)》)
【注釋】伊尹:商湯的相,輔佐湯滅夏。剔首:古代用針砭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揊(pì):割開。痤(cuó):癤子。浸:逐漸。犯:遭受。師:效法。浚(jùn):深挖。鄭:諸侯國名,位于今河南省中部。謗:毀謗。訾(zǐ):詆毀。
【譯文】不懂得如何治國的人一定會說:“要順應(yīng)民心。”但是,假如順應(yīng)民心真的可以治理好國家,那么,像伊尹、管仲這樣的人才也就沒有用了,只需要聽從民眾的意愿就可以了。可見,民眾的見解是不可以采用的,因為它就像嬰兒的想法一樣。對于嬰兒,如果不用針砭刺他頭部的穴位,就不能制止他的腹痛;嬰兒生了癤子,如果不割破癤子病情就會逐漸加重。針砭刺穴位或割破癤子的時候,必須一個人抱著他,由慈愛的母親去為他治療,可嬰兒還是會啼哭不止,這是因為嬰兒不懂得遭受一點小痛苦卻會得到很大的好處。……君主總是要尋找圣明通達(dá)的人,就是因為他們知道,民眾的見解是不可以照著做的。從前洪水泛濫時,大禹開挖江河進(jìn)行疏通,而民眾卻堆積瓦石加以阻擋;子產(chǎn)提倡開墾荒地,種桑養(yǎng)蠶,而鄭國人卻說他壞話。大禹為天下謀求利益,子產(chǎn)為鄭國人著想,可是他們都因此而遭到毀謗,由此可見,民眾的見解不能夠采用不是很清楚的嗎?因此,選拔人才時去尋求那些崇尚賢能和智慧的儒生,制定政策時希望迎合民心,這都是國家混亂的根源,是不可以用來治國的。
【評說】法家思想文化中有著天然的排斥民主的基因,韓非的雄辯就能夠說明中國幾千年來為什么都是君主專制制度。當(dāng)韓非言之鑿鑿地宣稱只有違背民心才是從根本上為民眾著想時,似乎懷著滿腔誠意,讓人捉摸不透其中是否有詐,但是韓非公然唆使君主漠視民意未免過于驚世駭俗。
上一篇:《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民者,君之本》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