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酤酒》原文與賞析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謹,為酒甚美,縣幟甚高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問其所知。問長者楊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則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懷錢挈壺甕而往酤,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韓非子·外儲說右上》)
【注釋】宋:諸侯國名,范圍包括今河南省東部和山東、江蘇等省部分地區。酤(gū):賣。升:量具,這里指量酒器具。概:用來刮平量取糧食量具的尺子。升概甚平:指量酒公平。遇:對待。謹:殷勤,恭敬。縣:同“懸”。幟:酒旗。著:明顯。不售:賣不出去。楊倩:人名。孺子:小孩。挈(qiè):提,拿。迓(yà):迎。龁(hé):咬。
【譯文】宋國有一個賣酒的人,賣酒時量酒很公平,對待顧客也很恭敬,酒釀得很醇美,酒旗掛得又高又顯眼,但是卻賣不出去,以至于酒都變酸了。賣酒的人對此感到奇怪,就去詢問他熟知的人。詢問有德行的老人楊倩,楊倩說:“你家的狗兇猛嗎?”賣酒的人問:“我家的狗兇猛,可是為什么酒賣不出去呢?”楊倩說:“是因為人們害怕你的狗呀。要是有人讓小孩揣著錢拿著酒壺去買酒,那么你家的猛狗就會迎上去咬他。這就是酒變酸賣不出去的原因。”
【評說】豢養一條令人望而生畏的猛狗,再好的酒也會賣不出去;權臣弄權、奸臣當道,令人人自危,再好的治國策略也將難以推行,再賢明的君主也將無計可施。不利的因素可能不大,甚至為人們所司空見慣,卻是制約成功或發展的瓶頸。不利的因素只要有一個,就可能導致全盤皆輸。
上一篇:《守謙寡欲》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宋臺秋唱序》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