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無殃,不可先倡》原文與賞析
太公曰:“王其修德,以下賢①惠民,以觀天道。天道②無殃,不可先倡;人道③無災,不可先謀。必見天殃,又見人災,乃可以謀。必見其陽,又見其陰,乃知其心。必見其外,又見其內,乃知其意。必見其疏,又見其親,乃知其情。”(《武韜·發啟》)
【注釋】①下賢:屈身以尊賢者。②天道:此處指天象的變化。③人道:此處指人間各種事務。
【譯文】太公回答:“君王要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敬重德才兼備的賢人,并且施恩惠于普通百姓,以觀察天道的吉兇。當天道還沒有災害先兆時,不可以首先倡議征討;當人道沒有出現禍亂,不可以先行謀劃興兵。一定要既發生了天災,又看到了人禍,才能籌劃興師征伐。一定要既看到他的公開言論,又看到他私下的所作所為,才能摸透他的真實想法。一定要既看到他的外在表現,又看到他的內心世界,才能了解他的真實意圖。一定要既看到他疏遠什么人,又看到他親近什么人,才能知道他真實情感。”
【評說】國之興衰,與其說是因為天道,不如說更在于人道;戰爭之成敗,與其說敗于他人,不如說敗于自己。商湯之所以滅夏,武王之所以伐紂,究其原因在于桀紂之殘暴昏庸、喪失民心和湯武之英明神武、深得民心。前者是內因,后者是外因。內因是根本,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上一篇:《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天道福善禍淫》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