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之所出,不可不審》原文與賞析
圣人之為國也,入令民以屬農,出令民以計戰。夫農,民之所苦;而戰,民之所危也。犯其所苦、行其所危者,計也。故民生則計利,死則慮名。名利之所出,不可不審也。利出于地,則民盡力;名出于戰,則民致死。(《商君書·算地》)
【注釋】屬農,歸附于農。計:算計,謀慮。所出:出處,來源。
【譯文】圣人治理國家,對內讓民眾從事農耕,對外讓民眾追求戰功。農耕,民眾都認為是勞苦的;而戰爭,民眾都認為是危險的。民眾之所以做他們所認為勞苦的事、干他們所認為危險的事,是出于一種算計。所以,民眾活著的時候要算計怎樣得到利益,快死的時候考慮怎樣留有名聲。君主對于民眾取得名利的途徑,不可不加以考察。利益出于土地,民眾就會竭盡全力去耕地;名譽出于戰爭,民眾就會拼死去作戰。
【評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法家相信人性自利,認為人們行為的根本出發點就是謀取個人的利益。在追名逐利的過程中,人就像機器一樣,不需要社會認同感和家庭歸屬感。不過,盡管以追名逐利為樂的人大有人在,但是,沒有社會認同感和家庭歸屬感,人會活得有意義嗎?
上一篇:《名分已定,貧盜不取》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名者,實之賓也》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