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而必討,服而必柔》原文與賞析
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古先帝王所以舉而勝人,成功出于眾者,先文德①以懷之;懷之不服,飾玉帛以啗之;啗之不來,然后命上將,練軍馬,銳甲兵,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所謂叛而必討,服而必柔。既懷既柔,可以示德。《書》曰:“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夫如是,則四夷不足吞,八戎不足庭②也。(《貴和篇第十二》)
【注釋】①文德:與“武功”相對,指禮樂教化。②不足庭:庭,通“廷”,指朝廷;意指不足以與朝廷相抗衡。
【譯文】戰爭,是不吉祥的東西,只有在迫不得已情況下才能動用。古代圣明帝王所以一舉戰勝敵人,成功超出于一般人之外,就在于其首先用禮樂教化去懷柔安撫他;如果懷柔安撫而不能使之順服,再以玉帛去利誘他;如果利誘還不能使他歸附,再任命高明的將帥,厲兵秣馬,攻其不備,出其不意。這就是所說的對反叛者必須進行討伐,對順服者必須加以懷柔。懷柔安撫能使之歸順,充分顯示了君主的仁義道德?!渡袝飞险f:“要用美好的德政去教誡人們,要用強大的勢力去威震天下?!比绻茏龅竭@樣,那么四面夷族就不難以攻占,八方戎族就不足以抗衡。
【評說】禮樂教化和軍事征服,兩者恩威并用,軟硬兼施,相得益彰。
上一篇:《十九路軍抗日死國將士之碑代蔡廷鍇作》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嗇,長生久視之道》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