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原文與賞析
韓非(約公元前280—公元前233),戰(zhàn)國末期韓國人,出生于韓國貴族世家。他雖然說話口吃,不善言辭,卻善于著述。韓非早年與李斯一起受學(xué)于儒家大師荀子(名況,字卿),但是他沒有接受儒家的思想,只是繼承了荀子一些強國重法的主張。韓非看到韓國國勢日益削弱,在七雄爭霸中有被吞并和滅亡的危險,多次向韓王提出變法圖強的計策,要求興利除弊,實行法治改革,但未被重視。于是韓非發(fā)憤寫下了《孤憤》、《五蠹》、《內(nèi)外儲》、《說林》、《說難》等十余萬言的著作。秦王嬴政讀到韓非的著作后,極為贊賞,感嘆說:“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恨矣。”但秦始皇不知這兩篇文章是誰所寫,于是便向李斯詢問,李斯告訴他說這是韓非的著作。秦始皇急于得到韓非,便下令攻打韓國,想以此來迫使韓國讓韓非出使秦國。韓王開始不任用韓非,但在情急之下便派韓非出使秦國講和。秦始皇見到韓非,十分高興,但是卻沒有馬上任用他。
因韓非上書勸秦始皇暫緩伐韓,遭到李斯的非議。李斯害怕秦始皇重用韓非來取代自己的地位,對韓非的才華十分嫉妒。又因韓非曾揭發(fā)過權(quán)臣姚賈的短處,姚賈對韓非懷恨在心,便與李斯一起陷害韓非,在秦始皇面前誹謗韓非說:韓非作為韓國的公子,內(nèi)心肯定是向著韓國的,不會為秦國兼并天下而出力,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放他回韓國,又會后患無窮,不如找個罪名把他處死。秦始皇聽信了讒言,就把韓非投入監(jiān)獄。李斯乘機派人假借秦王的名義給韓非送去毒藥,逼迫他自殺。韓非因無法見到秦王,遂服毒自盡,死在獄中。不久,秦始皇感到后悔,立即派人赦免韓非,但為時已晚。
韓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在先秦諸子中,韓非是最后出現(xiàn)的一位思想家,所以能夠廣泛涉獵,綜合各家所長,形成自己獨特的思想體系。韓非死后,他的著作經(jīng)后人輯集而成《韓非子》,可分為二十卷,共五十五篇,計十余萬字。《韓非子》一書記敘了大量歷史事件,匯集了很多寓言故事,批判了包括法家在內(nèi)的許多學(xué)派的各種觀點,文筆犀利,說理透辟,風(fēng)格峻峭,語氣專斷激越,鋒芒畢露。《韓非子》在繼承和總結(jié)了戰(zhàn)國時期以來法家的思想和實踐的基礎(chǔ)上,重點宣揚法、術(shù)、勢相結(jié)合的法治思想,提出如何駕馭臣民、坐穩(wěn)江山,實現(xiàn)中央集權(quán)的君主專制理論。
上一篇:《續(xù)小兒語》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七歲看老》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