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法去私,國無隙蠹》原文與賞析
夫廢法度而好私議,則奸臣鬻權以約祿,秩官之吏隱下而漁民。諺曰:“蠹眾而木折,隙大而墻壞。”故大臣爭于私而不顧其民,則下離上。下離上者,國之隙也。秩官之吏隱下以漁百姓,此民之蠹也。故有隙蠹而不亡者,天下鮮矣。是故明王任法去私,而國無隙蠹矣。(《商君書·修權》)
【注釋】鬻(yù):賣。約:求取。秩:常。秩官:常設的官。隱下:隱瞞下情。漁:侵占,掠奪。蠢(dù):蛀蟲。隙:墻上的裂縫。
【譯文】君主如果拋棄了國家的法度,而喜歡聽取個人的議論,那么奸臣就會以權謀私,來追求利祿;國家常設的官吏就會隱瞞下情,侵占民眾的利益。諺語說:“蛀蟲多了,樹木就要折斷;縫隙大了,墻壁就要毀壞。”大臣們如果都爭相謀取私利而不顧及民眾,那么,民眾就會遠離君主。民眾遠離君主,就是國家的“縫隙”;國家常設的官吏隱瞞下情,侵占民眾的利益,就是民眾的“蛀蟲”。所以,國家有了“縫隙”和“蛀蟲”,而不滅亡,這是天下少有的事情。因此,明智的君主使用法度,拋去私心,國家就沒有“縫隙”和“蛀蟲”了。
【評說】法度凌駕于一切之上,雖然不見得要求超越君主個人的意志,但是兩者的不一致會降低法度的權威和嚴肅性。君主如果遵守法度,臣下就會自覺地隨從,民眾也就會信服;君主如果帶頭違背法度,臣下就會失去行動的指引,民眾就會陷入無法治理的境地。
上一篇:《仁,人之安宅也》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任法而不任智》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