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劍》原文與賞析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其吾劍之所以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①? (《呂氏春秋·察今》)
【注釋】 ①遽(jù):匆忙,驚慌。契(qì):用刀雕刻。
【譯文】 有一位過江的楚國人,不小心把劍丟進了江里。他立即在墜劍的船幫上刻了個記號,說:“我的劍就是從這兒墜江的。”船到江邊停下后,他立刻從記號處跳入江水,去打撈他的劍。船已經(jīng)開走了,而劍并沒有跟船同行。像這樣打撈劍,不是糊涂嗎?
【感悟】 刻舟求劍的那位楚國人之所以遭后人嘲笑,在于他的幼稚,拘泥固執(zhí),不識變化。因為作為成人,他應(yīng)該懂得事物發(fā)展、變化的絕對性,不變的相對性。
上一篇:《利而勿害,成而勿敗》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劉紹進抱璞樓詩集序》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