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生經(jīng)·佛說比丘疾病經(jīng)》)》原文與賞析
乃往過去久遠世時,于空閑處,多神仙五通學者,在彼獨處。
他各各相勸,轉(zhuǎn)相佐助。各各取果,以相給足,以作籌筭。設(shè)使疾病,轉(zhuǎn)相瞻療。時有摩納學志,有所緩急,常馳走趣。有一學志,若有急緩疾病之厄,初不視瞻。時彼學志,有急緩時,無有救者,則自獨立,無伴無侶。彼于異時,身得疾病,無療瞻者,亦無持果授予食者。是時五通仙人見彼和上,見之如是。心自念言:此人孤獨,無有救護,心愍念之。即往到其所,即問之曰:“摩納學志,卿強健時。頗有消息?問訊不寧?有親厚朋友乎?”即時報曰:“無也。和上亦無親友知識之厚。我之父母,家屬親里,去此大遠。”又問曰:“此梵志,共頓一處,不與親友結(jié)為知識耶?”“無也。”和上答曰。“不結(jié)親友,無有知識,以何為人?卿見余人,輾轉(zhuǎn)相敬,輾轉(zhuǎn)相事。卿獨不也,今日孤獨,無救護。”于時仙人,扶接摩納,使之令坐。將詣自所頓處,勸之安心,將詣親厚,而以療治。則頌偈曰:
棄捐于妻子,出家無所慕。卿和上為父,等類則兄弟。
頓與梵志俱,而不相供視。
得疾病困篤,孤獨無所依。
察子見此已,梵行為親友。
普行子恭敬,展轉(zhuǎn)相瞻視。
譯文
很久以前,在一個空曠的地方,有許多學習神仙五通不死之術(shù)的人居住。他們互相勸慰、互相幫助,也出去采野果,作為大家的給養(yǎng)和計數(shù)的籌碼。假如有了疾病,他們就互相治療、互相照應(yīng)。
那時,有個年輕的學徒,一遇到別人有什么急事,常常很快就走開;遇到別人得了疾病也從來不管不問。所以當這個學徒自己有急事的時候,也沒有人幫他,他孑然一身,沒有伙伴。有一次,他得了重病,沒有人給他治病,沒有人看護他,也沒有人拿果子給他吃。
五通仙人看見這個年輕人的這種情況,心里想:這個人很孤獨,沒有人救護他,挺可憐的。于是,就到了他的住處,問他:“你身體健康的時候,有沒有探問過別人的疾病?安慰過別人?”他回答說:“沒有。”仙人又問他:“你有沒有親戚朋友?”回答說:“沒有。我的父母和親屬,離這里很遠。”仙人又問:“你們共同住在一起,大家不結(jié)為知己嗎?”他回答:“不。”仙人說:“不結(jié)親友,沒有知己,那怎么做人呢?你看別人,他們互相敬愛,彼此照顧,只有你不是這樣,所以今天才會這么孤獨,沒人救護你。”說著,仙人把年輕人扶著坐起來,帶他到自己的住處,勸他放心,并要帶他去一個朋友那里治病。并給他念了一首偈,曰:“妻兒早離棄,出家無所依。尊師為父母,同門是兄弟,大家在一起,卻不相助濟,而今得重病,孤獨沒人理。你須從此記,師友是親戚。世人也相敬,助人即助己。”
感悟
孔子說:“仁者愛人。”愛人,應(yīng)該是每個正直、善良的人應(yīng)該具有的情懷。每個人都處在一定的社會關(guān)系中,大家應(yīng)該互相尊敬、互相愛護、互相幫助,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這也是一個為人們熟知的口號所說的:“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人與人交往成功的關(guān)鍵,在于關(guān)愛別人。一個人對身邊的人毫不關(guān)心,當別人遇到困難時無動于衷,那么當他處于危難之時,也就不應(yīng)該指望別人幫助他(盡管有人會這樣做)。你如果希望別人善待自己,就要首先善待別人。要學會將心比心,推己及人。
人生價值的真諦在于奉獻、給予。我們要自覺地向人們奉獻出一份愛心,多給予別人一份關(guān)懷。見人在急難之中時幫一下,見人在迷途中時送一程,見人遭受痛苦時加以勸慰,見人發(fā)生糾紛時給予勸解,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我們的社會就會溫暖如春。
上一篇:《得賢將者,兵強國昌》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得道無涯》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