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則思禮,行則思義》原文與賞析
君子曰:“名之不可不慎也如是:夫有所有名而不如其已。(黑肱等三人)以地叛,雖賤,必書地,以名其人,終為不義,弗可滅已。是故君子動則思禮,行則思義;不為利回①,不為義疚②。”(《左傳·昭公三十一年》)
注釋
①回:即違,違背禮儀。②疚:內心痛苦。
譯文
君子說道:“對待名義必須慎重的原因在于:有時有了名義反而還不如沒有名義。(黑肱等三人)帶著土地背叛,即使這個人低賤,也一定要記載地名,以此來記載這個人,他們所做不義之事,人們不會忘記。因此君子有所行動就想著禮儀,辦事就想著道義;不會因貪圖利益而違禮,也不會因背義而內疚。”
感悟
“春秋無義戰”,然而《春秋》有道義。《春秋》正是將撥亂反正、懲惡揚善做為自己宗旨,雖然在當時未必得到人們認可,然而誰能說它在今天過時了呢?
上一篇:《分春館詞序》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動莫大于不意,謀莫大于不識》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