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其所憎,禍在所愛》原文與賞析
王良愛馬,越王勾踐愛人,為戰與馳。醫善吮人之傷,含人之血,非骨肉之親也,利所加也。故輿人成輿,則欲人之富貴;匠人成棺,則欲人之夭死也。非輿人仁而匠人賊也。人不貴,則輿不售;人不死,則棺不買,情非憎人也,利在人之死也?!嗜酥鞑豢梢圆患有挠诶核勒?。故日月暈圍于外,其賊在內,備其所憎,禍在所愛。(《韓非子·備內》)
【注釋】王良:春秋末期晉國人,善于駕馭車馬。勾踐:春秋末期戰國初期越國國君。他被吳國戰敗后,曾采用很多策略爭取民心,積極備戰,故有“勾踐愛人”之說。輿(yú)人:制造車子的人。賊:狠毒,殘忍。情:真情,本意。加心:留心,留意。暈:環繞日月的白色光圈。
【譯文】王良愛馬,越王勾踐愛人,是為了打仗與趕路。醫生善于吮吸別人的傷口,口含別人的膿血,不是因為有骨肉親情的關系,而是因為有利可得。所以造車子的人造好了車子,就希望別人富貴;木匠造好了棺材,就希望別人夭折早死。這不是因為造車子的人仁慈而木匠狠毒。別人不富貴,車子就賣不出去;別人不死,棺材就沒人買。木匠本意不是憎恨別人,而是因為別人的死亡對他有利可圖?!跃鞑荒懿惶岱滥切┠軓淖约旱乃劳錾汐@得利益的人。所以當日月外面有白色光圈圍繞時,它們的內部必然有毛病,防備自己所憎恨的人,而實際上禍患卻往往來自于所親愛的人。
【評說】法家認為,親情抵不上利益,人與人之間就是赤裸裸的利益關系;追求利益是人的本性使然,不過這并不說明人性本惡。只是人們不要指望人性有多么高貴,人在利益的驅使下,可能會去做壞事,以不正當的途徑獲得利益,因此關鍵在于外在的環境。所以君主不要給任何企圖打自己主意的人提供可乘之機。
上一篇:《唇亡齒寒》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備長在乎任賢,安高在乎同利》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