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時而至》原文與賞析
無參驗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據(jù)之者,誣也。故明據(jù)先王,必定堯、舜者,非愚則誣也。……自愚誣之學、雜反之辭爭,而人主俱聽之,故海內(nèi)之士,言無定術,行無常議。夫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時而至,雜反之學不兩立而治。(《韓非子·顯學》)
【注釋】參驗:用事實加以驗證。必:斷定。誣:欺騙。先王:這里指堯、舜、禹、湯、文、武等人。議:通“儀”,標準。
【譯文】一種理論如果不用事實加以驗證就肯定它,那是愚蠢的;把不能肯定的理論作為一切行為的根據(jù),那是騙人的。因此,那種公開地宣揚古代帝王治國之道,武斷地肯定堯舜事跡的行為,不是愚蠢的就是騙人的。……自從愚蠢騙人的學說、雜亂矛盾的言論爭論不休以來,君主都聽信了,這樣,天下的學者,言論就沒有統(tǒng)一的思想,行為就沒有固定的準則。冰和炭不能夠在同一個容器里放置長久,寒冷的天氣和炎熱的天氣不能夠同時到來,那些雜亂矛盾的學說是不能夠同時并存用來治理國家的。
【評說】法家把其他各家思想設定為自己的假想敵,不適當?shù)乜浯罅似渌枷雽W說的缺陷與不足,其向往成為唯我獨尊的急切心理溢于言辭,為后來秦王朝時期法家思想與其他各家思想形成勢不兩立的局面定下了基調(diào)。
上一篇:《兵貴致人,非欲拒之》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冰生于水》原文與賞析